400-001-9769

医药资讯

其他肿瘤新药资讯资讯
肺癌
肝癌
乳腺癌
直结肠癌
胃癌
胰腺癌
肾癌膀胱癌
卵巢癌
宫颈癌
淋巴瘤
甲状腺癌
子宫内膜癌
骨肿瘤
其他肿瘤
前列腺癌
其他肿瘤
黑色素瘤
  • 舍立帕酶(Cerliponase)严重不良反应识别与应急处理方案

    舍立帕酶(Cerliponase商品名BRINEURA)作为针对晚发性婴儿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2型(CLN2)的靶向治疗药物,通过脑室内输注补充患者缺失的三肽基肽酶-1(TPP1),旨在延缓疾病导致的运动功能衰退。然而,其给药方式及药物特性可能引发特定严重不良反应,需严格遵循应急处理规范。

    脑膜炎与设备相关感染是舍立帕酶治疗中最需警惕的并发症。由于药物需通过植入式脑室引流管直接输注至脑脊液,若装置插入部位存在急性感染(如蜂窝织炎、脓肿),或操作过程中无菌措施不到位,可能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表现为发热、头痛、脑脊液浑浊或革兰氏染色阳性。应急处理需立即停止输注,采集脑脊液样本进行细胞计数和培养,同时启动抗感染治疗。若感染源于引流管,需评估是否移除装置。

    2025110610264147438

    输注相关反应中,低血压与心动过缓较为常见。药物输注可能激活迷走神经反射,导致血压骤降或心率减缓,尤其见于有结构性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处理措施包括暂停输注,保持患者平卧位,监测生命体征。若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可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扩容,必要时使用升压药物。心动过缓患者需进行心电图检查,若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可考虑使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提升心率。

    超敏反应虽发生率较低,但可能引发严重过敏症状,如呼吸困难、喉头水肿或全身性皮疹。一旦发生,需立即停止输注,给予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并准备肾上腺素备用。若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或血压急剧下降,需按过敏性休克处理,确保气道通畅并快速补液。

    为降低风险,治疗前需确认脑室引流管位置正常且无渗漏,输注前30-60分钟预处理使用抗组胺药及退热药。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脑脊液指标,每6个月进行心电图检查,尤其关注有心脏异常病史的患者。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可最大限度保障舍立帕酶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链接:https://www.drugs.com

    2025-11-06
  • 司美替尼(Selumetinib)的上市时间是什么时候

    司美替尼作为全球首个针对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PN)的靶向药物,其上市历程凝聚了跨国药企的研发智慧与全球医疗监管的协同推进。该药物由Array BioPharma(辉瑞子公司)开发,是一款选择性MEK1/2抑制剂,通过阻断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中过度激活的MEK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为NF1患儿提供了突破性治疗选择。

    2020年4月,司美替尼率先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2岁及以上伴有症状且无法手术的NF1相关PN患者,成为全球首款针对该适应症的靶向疗法。此后,其适应症范围持续扩展,2025年9月美国FDA进一步批准其口服颗粒剂型及胶囊剂型用于1岁及以上患儿,标志着治疗年龄下限的突破。

    2025110510124370940


    在中国市场,司美替尼的上市进程同样备受关注。2023年4月28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其进口注册,明确用于3岁及以上伴有症状、无法手术的NF1相关PN儿童患者。同年9月1日,阿斯利康宣布科赛优®在中国正式商业上市,惠及国内患儿群体。这一进程较美国获批时间滞后约三年,但填补了国内NF1靶向治疗的空白。

    医保政策的落地进一步提升了药物可及性。2024年1月1日起,司美替尼被纳入国家医保乙类目录,报销范围限定于其获批的NF1适应症。尽管医保谈判后单盒价格仍超万元,但报销比例因地而异,多数地区患者自付费用降至五千元以下,显著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从全球首创到中国落地,司美替尼的上市不仅体现了创新药研发的国际协作,更反映了罕见病治疗领域“全球同步、本土适配”的发展趋势。其在中国市场的快速获批与医保覆盖,为NF1患儿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治疗方案,也为中国罕见病药物研发树立了标杆。

    参考资料:https://www.koselugo.com


    2025-11-05
  • 司美替尼(科赛优)需要终身服药治疗吗

    司美替尼作为全球首个针对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PN)的靶向药物,其用药周期需根据患者个体化病情动态调整,通常无需终身服药,但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阶段性治疗。该药物通过抑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中过度活跃的MEK1/MEK2酶,阻断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尤其适用于3岁及以上伴有症状且无法手术的NF1患儿。

    对于病情进展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长期维持治疗是必要选择。这类患者往往存在病灶持续增大、疼痛加剧或运动功能障碍加重等情况,需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临床研究显示,持续用药可使患者3年无疾病进展率提升至84%,显著优于自然病程的15%,同时帮助缓解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2025110510115499422


    若患者经规范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且病情稳定超过6个月,则可在密切监测下逐步减量或阶段性停药。停药决策需基于影像学评估、疼痛评分及功能测试等多维度指标,并确保与主治医师充分沟通。例如,部分患儿在用药12个月后肿瘤体积缩小超30%,疼痛强度降低2分以上,且无新发病灶,此时可考虑调整剂量或暂停用药。

    用药期间需重点关注不良反应管理。常见副作用包括呕吐、腹泻、皮疹及肌酸激酶升高,多数为1-2级可逆性反应,通过剂量调整或对症处理可控制。若出现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如持续性腹泻、严重皮疹或心功能异常,需立即暂停用药并启动专科处理。此外,患者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液学参数及心脏射血分数,确保治疗安全性。

    总体而言,司美替尼的用药周期以病情控制为核心,通过动态评估实现个体化治疗。患者无需终身服药,但需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制定科学方案,兼顾疗效与安全性。

    参考资料:https://www.koselugo.com


    2025-11-05
  • 司美替尼(Selumetinib)目前的最新价格是多少

    司美替尼是一种口服、强效、选择性MEK1/2抑制剂,由阿斯利康与默沙东联合研发,2020年4月在美国获批上市,2023年5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治疗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PN)的靶向药物。该药物通过抑制MEK酶活性,阻断RAS/RAF/MEK/ERK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为无法手术的NF1患儿提供了突破性治疗选择。

    司美替尼的适应症明确聚焦于3岁及以上伴有症状且手术不可行的NF1儿科患者。其核心优势在于显著缩小瘤体体积、缓解疼痛并改善运动功能。临床研究显示,患者客观缓解率可达66%,疼痛强度平均降低2.14分,3年无疾病进展率提升至84%,远超自然病程的15%。这一疗效突破使许多患儿得以避免脊髓受压、颈椎断裂等致命风险,生活质量得到实质性改善。

    2025110510112375634


    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血液指标及心脏射血分数,避免与CYP3A4强效诱导剂联用。常见副作用包括皮疹、腹泻、疲劳等,多数为轻中度,通过剂量调整或对症处理可控制。

    司美替尼现已正式在中国境内获批上市,并成功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国内患者可通过正规医疗机构或指定药房购买。该药物国内售价约为一万余元,具体价格及医保报销比例因地区政策差异而有所不同,建议患者就诊时向当地医院药房或医保部门详细咨询。对于有海外购药需求的患者,老挝生产的仿制版本目前价格较为亲民,单盒售价约两千元人民币。

    参考资料:https://www.koselugo.com


    2025-11-05
  • 厄达替尼(Erdafitinib)是由哪家研发公司推出的

    厄达替尼是由全球知名跨国药企强生公司推出的创新靶向治疗药物,其研发与商业化由强生旗下专注于创新制药的子公司Janssen Biotech(杨森制药)主导完成。作为强生在肿瘤精准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式成果,厄达替尼的诞生源于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与肿瘤发生关联的深度探索。

    2025110311014293588


    强生公司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与跨学科协作能力,整合了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及临床医学领域的顶尖资源,成功开发出这款针对FGFR基因变异的口服泛F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达替尼通过精准阻断FGFR1-4受体家族的活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血管生成信号通路,为携带特定基因变异的患者提供了突破性治疗选择。其研发过程体现了强生“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理念,从靶点发现到药物设计均围绕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展开。

    2019年4月,厄达替尼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FGFR抑制剂,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膀胱癌,标志着肿瘤治疗进入分子分型时代。2025年1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厄达替尼(商品名:博珂®)上市,用于治疗携带易感型FGFR3基因变异、且既往接受至少一线含抗PD-1/PD-L1治疗后疾病进展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成人患者。此次获批填补了中国在该治疗领域的空白,为患者提供了除传统化疗外的创新方案。

    参考链接:https://www.balversa.com/


    2025-11-03
  • 佩米替尼(达伯坦)一个月通常需要吃几盒

    佩米替尼作为全球首款针对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的胆管癌靶向药物,其用药方案需严格遵循周期性治疗原则。该药物采用“14天连续用药+7天停药”的21天周期模式,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口服13.5毫克,这一标准方案直接影响每月用药盒数的计算。

    以标准剂量13.5毫克/日为例,患者每两周期需服用42片,对应规格为13.5毫克×42片/盒的包装。按此计算,单个治疗周期仅需1盒药物。由于每月平均包含一个多治疗周期,理论上每月需一盒多。但实际临床操作中,医生通常按完整周期开具处方,即每月开具2盒药物,确保患者有充足储备应对周期衔接。

    2025110310572365835


    对于存在特殊情况的患者,用药方案需相应调整。例如,严重肾功能不全或肝功能损伤者,剂量需降至每日9毫克,此时可选择9毫克×14片/盒的规格,每月仍按2盒计算。体重低于50公斤的患者,部分临床建议采用9毫克剂量,同样适用上述盒数计算逻辑。

    用药过程中,患者需特别注意周期管理的精确性。漏服超过4小时无需补服,但需严格按预定时间服用下一剂,避免血药浓度波动影响疗效。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磷水平,当血清磷酸盐浓度超过5.5毫克/分升时,需启动低磷饮食干预,超过7毫克/分升则需暂停用药或调整剂量。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15102


    202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