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其他肿瘤新药资讯资讯
肺癌
肝癌
乳腺癌
直结肠癌
胃癌
胰腺癌
肾癌膀胱癌
卵巢癌
宫颈癌
淋巴瘤
甲状腺癌
子宫内膜癌
骨肿瘤
其他肿瘤
前列腺癌
其他肿瘤
黑色素瘤
  • 依氟鸟氨酸仿制药价格情况

    依氟鸟氨酸(Eflornithine)作为2023年新上市的鸟氨酸脱羧酶抑制剂,其核心适应症为预防儿童和成人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的复发。这类患者通常面临肿瘤复发风险高、治疗选择有限的困境,依氟鸟氨酸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关键酶,为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提供了新方案。然而,由于该药物尚未在国内上市,其价格体系及仿制药可及性成为患者关注的焦点。

    目前,海外上市的原研版依氟鸟氨酸规格为192mg*100片/盒,售价约一万多美元。这一价格水平对多数患者家庭构成经济负担,尤其是需长期用药的情况下,累计费用可能超过数十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市场暂无依氟鸟氨酸仿制药上市,这意味着患者目前无法通过仿制药降低治疗成本。

    2025092512455245810

    对于有海外购药需求的患者,需谨慎评估价格与风险。首先原研药的高价可能因汇率波动、进口关税或中间商加价进一步推高,实际购买成本可能高于官方标价。其次,未经正规渠道进口的药物存在质量风险,包括储存条件不达标、有效期临近或假药混入等问题,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危及安全。此外,跨境购药还涉及法律合规性,部分国家对处方药出口有严格限制,患者需避免因非法购药引发法律纠纷。

    当前阶段,患者获取依氟鸟氨酸的途径较为有限。一方面,可积极关注国内药监部门对依氟鸟氨酸的审批动态,若该药未来在国内获批上市,价格可能会趋于合理,为患者提供更可及的治疗选择。另一方面,患者及其家属也可与医生沟通了解依氟鸟氨酸临床试验的招募信息同时,持续留意国内外仿制药的研发进展,一旦有相关产品获批上市,将为患者减轻经济压力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链接:https://www.drugs.com

    2025-09-25
  • 伏昔尼布(vorasidenib)-VORANIGO适应人群

    伏昔尼布(vorasidenib商品名VORANIGO)作为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其适用人群有着非常明确和严格的界定,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脑肿瘤患者。准确理解其适应症、禁忌症及相关注意事项,对于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至关重要。这款药物代表了精准医疗在神经肿瘤领域的重要进展,它针对的是特定基因突变背景下的低级别脑胶质瘤。

    该药物的核心适应症聚焦于患有特定分子亚型脑胶质瘤的成人和儿童患者。具体来说,它适用于年龄在12岁及以上的患者群体,这些患者经诊断患有世界卫生组织(WHO)2级的星形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瘤。然而,仅仅有组织学诊断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决定性的前提条件是,必须通过经过验证的检测方法(如美国FDA批准的检测)确认肿瘤组织中存在易感性的IDH1或IDH2基因突变。IDH突变是这类低级别胶质瘤的关键驱动因素,而伏昔尼布的作用机制正是通过抑制突变的IDH酶功能,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此外,适应症还要求这些患者已经接受过必要的手术干预,例如活检、次全切除或大体全切除,这意味着该药物主要用于手术后的后续治疗,旨在延迟肿瘤的复发或进展。因此,完整的适应人群画像可以概括为:年满12周岁、经病理证实为IDH突变阳性的2级星形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瘤、且已完成初始手术后的患者。

    2025092512445446081

    关于禁忌症,由于伏昔尼布是一种较新的药物,其完整的禁忌信息仍在不断积累中。目前,已知的禁忌主要围绕对药物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存在超敏反应(即严重过敏)的患者。对于孕妇,基于其作用机制,很可能存在潜在的胎儿风险,因此通常被视为禁忌,育龄期女性在治疗期间及结束后一段时间内需要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同时,在药物相互作用方面也需要格外警惕,伏昔尼布可能会影响肝脏中某些药物代谢酶(如CYP2C9、CYP3A4)的活性,因此与经由这些酶代谢的药物联合使用时需非常谨慎,例如一些常用的抗凝药(如华法林)以及某些抗癫痫药物,合用时可能需要调整这些药物的剂量并通过血液监测其浓度,以避免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的风险。

    在使用注意事项方面,尽管伏昔尼布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但医生和患者仍需关注一些潜在问题。肝功能监测是常规项目之一,需要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期间定期进行血液检查,评估肝脏酶学指标。虽然该药物不经过肾脏排泄,但对于中度或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数据尚不充分,使用时应权衡利弊。对于12岁及以上且体重低于40公斤的儿科患者,需要按照体重调整剂量,使用20毫克的日剂量。此外,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每日一次口服,无论随餐或空腹均可,重要的是保持规律的服药习惯。总而言之,伏昔尼布为特定类型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提供了宝贵的靶向治疗选择,但其应用必须建立在精准的分子病理诊断和严格的临床评估基础之上,患者应在专科医生的全面指导和监测下进行治疗,确保获益最大风险最小。

     

    参考链接:https://www.drugs.com

    2025-09-25
  • 服用依氟鸟氨酸(IWILFIN)需避免的禁忌情况

    依氟鸟氨酸(Eflornithine商品名IWILFIN)作为一种鸟氨酸脱羧酶抑制剂,自2023年上市以来,为预防儿童和成人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复发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然而,其用药过程需严格遵循规范,尤其需警惕特定禁忌情况,以确保用药安全与疗效。

    依氟鸟氨酸的核心适应症明确指向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的复发预防。这类患者通常已完成初始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等),但因肿瘤生物学特性或临床分期等因素,仍存在较高复发风险。依氟鸟氨酸通过抑制鸟氨酸脱羧酶——这一多胺合成途径的关键酶,阻断肿瘤细胞增殖所需的物质基础,从而降低复发概率。其作用机制决定了用药人群的特异性,仅适用于符合适应症标准的患者,避免超适应症使用。

    2025092511480402675

    用药前需完成基线听力图、全血细胞计数及肝功能检查。这三项检查是规避禁忌的核心环节:听力图可筛查潜在耳毒性风险(尽管依氟鸟氨酸直接耳毒性报道较少,但需排除合并用药或基础疾病的影响);全血细胞计数能及时发现骨髓抑制倾向,避免在血细胞降低时用药;肝功能检查则可评估肝脏代谢能力,因肝脏是依氟鸟氨酸的主要代谢场所,肝功能异常可能增加药物蓄积风险。若检查提示严重听力损伤、重度骨髓抑制或肝功能衰竭,应禁用依氟鸟氨酸。

    用药剂量需严格基于体表面积计算,从每日两次、每次192mg(体表面积0.25-0.5m²)至768mg(体表面积>1.5m²)分为四档。剂量错误可能直接导致疗效不足或毒性反应加剧。例如,低剂量可能无法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高剂量则可能增加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或神经系统毒性(如头痛、头晕)的风险。此外,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听力、血常规及肝功能,动态评估禁忌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依氟鸟氨酸的服用方式灵活,可整片吞服、嚼碎或压碎后与软食/液体混合,但需避免与高钙食物或药物同服,因钙可能影响药物吸收。同时,患者应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即使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也需在医生指导下处理,而非擅自中断治疗。

     

    参考链接:https://www.drugs.com

    2025-09-25
  • 伏昔尼布(vorasidenib)-VORANIGO和艾伏尼布治疗胶质瘤的效果对比

    胶质瘤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长期面临手术难以完全切除、传统放化疗效果有限的困境。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突破,针对IDH1/2突变的抑制剂为特定类型胶质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伏昔尼布(vorasidenib)与艾伏尼布作为两类代表性药物,在适应症、疗效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将详细进行对比分析。

    一、适应症对比

    1.伏昔尼布是全球首个获批的IDH1/2双重抑制剂,其适应症严格限定于12岁及以上、经分子检测确认存在IDH1或IDH2突变的2级星形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且要求患者已完成活检、次全切除或大体全切除手术。这种精准定位源于其研发初衷——通过同时抑制IDH1和IDH2突变酶,阻断肿瘤细胞异常代谢途径,从而控制低级别胶质瘤的进展。

    2.艾伏尼布作为单靶点IDH1抑制剂,其适应症覆盖多瘤种,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胆管癌等血液和实体肿瘤。尽管在胶质瘤领域尚未获批正式适应症,但临床研究中已观察到其对部分IDH1突变型胶质瘤患者的潜在疗效,目前多作为研究性药物或超适应症用药探索其应用价值。

    2025092511464927473

    二、治疗效果对比

    1.伏昔尼布通过同时阻断IDH1和IDH2突变酶,可更全面地抑制肿瘤细胞内2-羟基戊二酸(2-HG)的积累,从而逆转肿瘤表观遗传异常,抑制肿瘤生长。其针对低级别胶质瘤缓慢进展的特性,通过长期用药延缓疾病恶化。临床实践中,该药物在控制肿瘤体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尤其对合并癫痫症状的患者,还能降低发作频率,改善生活质量。

    2.艾伏尼布作为单靶点药物,其作用机制聚焦于IDH1突变酶的抑制。在胶质瘤治疗中,其疗效可能受限于IDH2突变的存在——若肿瘤同时携带IDH2突变,单靶点抑制可能无法完全阻断2-HG的生成。不过,对于纯IDH1突变型胶质瘤,艾伏尼布仍能通过降低2-HG水平发挥抗肿瘤作用,尤其在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时,可能产生协同效应。

    三、副作用情况对比

    1.伏昔尼布的常见副作用包括疲劳、头痛及肝酶升高,其中肝毒性是需重点关注的长期风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必要时调整剂量或暂停治疗。此外,该药物与强CYP3A抑制剂联用时可能升高血药浓度,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因此需避免与特定药物合用。不过,其口服给药方式(每日一次,可随餐或空腹服用)为患者提供了用药便利。

    2.艾伏尼布的副作用略有不同,除疲劳、关节痛等常见反应外,还需警惕QT间期延长及分化综合征等潜在严重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尤其在存在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中需谨慎使用。与伏昔尼布类似,艾伏尼布也存在药物相互作用问题,例如可能降低口服避孕药的疗效,需提醒患者采取额外避孕措施。

    四、价格对比

    1.伏昔尼布在国内未上市,未纳入医保,没有国内价格;在海外出售的美版原研规格为40mg*30片,每盒售价可能在三十八万多人民币(受汇率影响价格可能会发生波动)。同时在海外也有仿制药上市出售,其药物成分与原研的基本一致,如老挝卢修斯制药生产的同规格的每盒售价可能在七千多人民币(受汇率影响价格可能会发生波动)。

    2.艾伏尼布目前已于2022年在国内上市,但尚未被纳入医保,具体医保报销政策可以咨询当地医院和药房。国内上市的艾伏尼布原研药价格大概在人民币三四万元左右,规格为250mg*56粒的美版艾伏尼布甚至高达26万元人民币一盒。海外市场上也有老挝版本的艾伏尼布仿制药上市,价格相对较低,大概在两千至四千元人民币一盒,其药物成分与原研药基本一致,疗效和安全性也得到了验证。

    伏昔尼布与艾伏尼布作为两类IDH抑制剂,在胶质瘤治疗中各有优劣。伏昔尼布凭借其双重抑制机制和明确的适应症,成为2级IDH突变型胶质瘤患者的首选靶向药物;艾伏尼布则因跨瘤种应用潜力,在特定临床场景中具有探索价值。随着仿制药的普及和医保政策的完善,两类药物的经济可及性有望进一步提升,为胶质瘤患者带来更多治疗希望。

     

    参考链接:https://www.drugs.com

    2025-09-25
  • 佩米替尼有什么用?详解其在晚期胆管癌靶向治疗中的功效与作用机制

    一、药物基本介绍

    佩米替尼(Pemigatinib)是一种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类别。该药物通过精准抑制FGFR信号通路,在多种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价值。佩米替尼的开发基于对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理解,标志着精准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目前该药物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胆管癌等恶性肿瘤,为特定基因突变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作为一种口服靶向药物,佩米替尼需要严格遵循医嘱使用。治疗前必须进行基因检测,确认存在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等适应症。临床研究表明,佩米替尼能够改善符合条件的晚期胆管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且具有可管理的安全性特征。随着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其在其他FGFR异常肿瘤中的治疗潜力也在不断探索中。

    2025092511095577299 

    二、药理作用机制

    佩米替尼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选择性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活性,阻断下游信号传导通路。FGFR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过程中起着关键调节作用,当该通路异常激活时,会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佩米替尼能够竞争性地结合FGFR的ATP结合位点,有效抑制受体自磷酸化过程,从而中断异常信号传导。

    在分子水平上,佩米替尼FGFR1-4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FGFR2的亲和力最强。这种特异性抑制导致肿瘤细胞周期停滞,并诱导细胞凋亡。此外,佩米替尼还能影响肿瘤微环境,通过抑制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减少肿瘤血供,间接抑制肿瘤生长。这种多靶点作用机制使其在抑制肿瘤进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三、临床治疗效果

    佩米替尼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在晚期胆管癌患者中,该药物能够实现持久的肿瘤缩小和疾病控制。研究数据显示,接受佩米替尼治疗的患者客观缓解率显著优于传统化疗,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对于既往接受过其他治疗失败的患者,佩米替尼仍能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胆管癌,佩米替尼在其他FGFR异常肿瘤中也显示出治疗潜力。包括尿路上皮癌、肝细胞癌等在内的多种实体瘤患者都可能从该药物治疗中获益。临床观察发现,佩米替尼不仅能控制肿瘤进展,还能改善患者与肿瘤相关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长期随访数据表明,部分患者能够从治疗中获得长期生存获益。

    2025092511100109992 

    四、使用方法与剂量

    佩米替尼的标准用药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对于患有胆管癌(CCA)的患者,推荐剂量为每天口服一次13.5mg,连续14天,然后在21天的周期内停止治疗7天这种给药方式有助于平衡疗效和安全性,让身体有足够时间代谢药物,减少毒副作用积累。在实际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进行剂量调整。

    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和各项生理指标。首次治疗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基因检测,确认FGFR基因状态符合用药指征。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影像学评估,及时了解肿瘤变化情况。如果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可能需要暂时中断用药或调整剂量,但任何剂量修改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五、不良反应管理

    佩米替尼治疗可能引起一些特定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高磷血症,这是由于FGFR信号通路抑制影响磷酸盐代谢所致。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脱发、口干、指甲毒性等。这些反应通常程度较轻,通过对症处理大多可以缓解。较为严重但较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视网膜病变和角膜损伤,需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对于高磷血症的管理,通常建议限制高磷食物摄入,必要时使用磷酸盐结合剂。出现眼部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严重时可能需要暂停用药。其他不良反应如疲劳、胃肠道不适等,可通过支持治疗得到改善。患者应定期复查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确保治疗安全性。

    老年患者使用佩米替尼时无需特别调整剂量,但需考虑年龄相关的器官功能减退情况。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该药物时需要谨慎,中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应避免使用。目前尚无足够数据支持佩米替尼在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不推荐18岁以下患者使用。

    对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佩米替尼可能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伤害,应避免使用。育龄期女性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一段时间内应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所有特殊人群在使用佩米替尼前,医生都会详细评估获益风险比,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025092511100590038 

    六、药物相互作用

    佩米替尼与某些药物合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毒性风险。与强效CYP3A4抑制剂合用可能导致佩米替尼血药浓度升高,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相反,与强效CYP3A4诱导剂合用可能降低佩米替尼血药浓度,影响治疗效果。

    此外,佩米替尼可能增加视网膜毒性的风险,与其他可能引起眼部损伤的药物合用时应特别谨慎。与影响磷酸盐代谢的药物合用可能加重高磷血症。患者在开始佩米替尼治疗前,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保健品,以便医生评估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七、价格及上市情况

    佩米替尼现已在国内正式上市,然而令人感到惋惜的是,该药物尚未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当前,国内市场上流通的佩米替尼主要有两种规格,分别是4.5毫克乘以14片装以及9毫克乘以14片装,其售价大致在每盒2万元至5万元人民币之间。反观海外市场,以13.5毫克乘以14片这一规格为例,其单盒售价可能飙升至7万元人民币以上。不过,海外消费者还有另一个选择,即购买佩米替尼的仿制药品。这类仿制药在成分上与原研药高度相似。以老挝卢修斯制药公司生产的4.5毫克乘以14片规格为例,其每盒售价仅为700多元人民币。

    2025092511101609140 

    八、研究进展与展望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佩米替尼在更多肿瘤类型中的应用前景。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评估其与其他靶向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期提高疗效并克服耐药性问题。新的剂型改良研究也在进行中,旨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并减少副作用。

    在生物标志物研究方面,科学家致力于寻找更精准的预测指标,帮助筛选最可能从佩米替尼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群体。随着对FGFR信号通路认识的深入,新一代FGFR抑制剂的研发也在持续推进。这些研究有望进一步拓展佩米替尼的临床应用范围,为更多患者提供治疗机会。

    佩米替尼作为精准医疗时代的代表性药物,为FGFR基因异常肿瘤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充分验证。然而,该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并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及时反馈用药反应。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佩米替尼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发掘。医疗工作者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应保持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连接:

    1、https://www.drugs.com/mtm/pemigatinib.html

    2、https://www.ema.europa.eu/en/medicines/human/EPAR/pemazyre

    3、https://www.fda.gov/drugs/resources-information-approved-drugs/fda-grants-accelerated-approval-pemigatinib-cholangiocarcinoma-fgfr2-rearrangement-or-fusion


    2025-09-25
  • 依氟鸟氨酸(IWILFIN)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依氟鸟氨酸(Eflornithine)是一种于2023年获批的新型口服药物,它在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领域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其适应症非常明确,用于降低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在经历过多模式强化治疗(包括化疗、手术、放疗及免疫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儿童及成人患者的复发风险。作为一种鸟氨酸脱羧酶抑制剂,它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生长所必需的多胺合成途径,来抑制肿瘤的再生与增殖,属于一种维持治疗或巩固治疗,旨在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该药物需长期每日服用两次,疗程可能长达两年,因此深入了解其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对于保障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2025092509561642942

    目前,基于现有的药物信息,依氟鸟氨酸直接药物相互作用相对有限。它并非肝脏中主要药物代谢酶(如CYP450酶系)的强效抑制剂或诱导剂,这意味着它不太会广泛影响其他通过这些途径代谢的药物的血药浓度。然而,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可能因先前强烈的化疗而存在骨髓功能恢复不佳的情况,虽然依氟鸟氨酸单用也可能引起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学不良反应,但如果与其他同样具有骨髓抑制毒性的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产生叠加效应,增加感染、出血和严重贫血的风险。因此,在治疗期间合并使用任何新药,尤其是某些可能影响造血功能的药物时,必须高度警惕。

    在开始治疗前,必须完成全面的基线评估,包括听力测试(听力图)、全血细胞计数和肝功能检查。这是因为该药物具有耳毒性的潜在风险,可能导致听力下降,需要定期监测;同时,其对血液系统和肝脏的影响也要求通过定期验血来密切监控。给药剂量的计算需要精确依据患者的体表面积,且不同规格的片剂需要仔细区分,以确保给药的准确性。片剂可以整片吞服,也可以嚼碎或压碎后与少量软食(如果酱、酸奶)或液体混合服用,这为吞咽困难的儿童患者提供了便利。一旦开始服药,不应随意中断或停药,除非出现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的毒副作用。

    总之,虽然依氟鸟氨酸直接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风险较低,但其安全使用极大地依赖于对自身潜在毒性的严密监控以及对合用药物的审慎评估。患者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定期汇报任何身体不适及所用药物变化,以确保这一重要的维持治疗能够平稳持续。

     

    参考链接:https://www.drugs.com

    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