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肿瘤科新药资讯资讯
肺癌
肝癌
乳腺癌
直结肠癌
胃癌
胰腺癌
肾癌膀胱癌
卵巢癌
宫颈癌
淋巴瘤
甲状腺癌
子宫内膜癌
骨肿瘤
其他肿瘤
前列腺癌
其他肿瘤
黑色素瘤
  • 斯帕森坦/司帕生坦服用期间饮食方面需注意啥

    斯帕森坦/司帕生坦Sparsentan)作为一种创新药物,凭借其独特的双重受体拮抗机制,在治疗肾脏疾病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它通过同时阻断内皮素A型受体和血管紧张素II型受体,有效减少肾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进程,从而延缓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和IgA肾病的病情进展。对于患者而言,在规范用药的同时,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既能辅助药物治疗,又能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是疾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斯帕森坦的核心作用在于保护肾脏功能、减少蛋白尿,但其疗效的发挥与身体代谢状态密切相关。肾脏作为代谢废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其功能受损时,对水、电解质及营养物质的调节能力下降。此时,饮食中的盐分、蛋白质、钾等成分的摄入量,会直接影响药物代谢和肾脏负担。例如,高盐饮食可能削弱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降压效果,而高蛋白饮食可能加重肾脏滤过负担,均不利于病情控制。因此,患者在服用斯帕森坦期间,需通过饮食调整与药物形成协同效应,共同维护肾脏健康。

    斯帕森坦通过调节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降压作用,而高盐饮食会抵消这一效应,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脏和肾脏负担。患者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相当于一啤酒瓶盖的量。需特别注意隐形盐的摄入,如酱油、味精、腌制食品、加工肉制品(如香肠、火腿)等均含大量钠盐。建议使用限盐勺量化用盐,并选择低钠调味品,如醋、柠檬汁、香草等替代部分盐分,既能提升食物风味,又能减少钠摄入。

    2025112412520465484

    蛋白质是身体必需营养素,但过量摄入会加重肾脏滤过负担。对于肾功能未严重受损的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维持在0.8-1.0克/公斤体重,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类等。这些食物含必需氨基酸比例高,代谢废物少,更利于肾脏利用。需避免高蛋白饮食,如大量食用豆制品、坚果或补充蛋白粉,同时减少油炸、烧烤等高脂高蛋白烹饪方式,以减轻肾脏代谢压力。

    斯帕森坦可能影响肾脏排钾功能,导致血钾升高,引发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风险。患者需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钾摄入:若血钾正常且肾功能稳定,可适量摄入含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菠菜等;若血钾偏高或肾功能受损,则需严格限制高钾食物,并避免使用低钠盐(含钾替代钠)。烹饪时可通过浸泡、焯水等方式减少蔬菜中的钾含量,如将菠菜焯水后弃汤再烹调,可显著降低钾摄入。

    水分摄入需根据尿量、水肿情况及肾功能调整。若患者无明显水肿且尿量正常,可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以维持尿液稀释,减少代谢废物浓缩对肾脏的刺激;若出现水肿或尿量减少,则需限制水分摄入,以不加重水肿为原则,同时记录每日出入量,便于医生评估病情。需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免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

    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道,影响药物吸收,甚至诱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降低用药依从性。酒精则可能通过扩张血管、干扰药物代谢等途径,削弱斯帕森坦的疗效,并增加肝脏负担。因此,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饮酒,选择蒸、煮、炖等健康烹饪方式,减少油炸、煎炒等高脂烹饪方法。

    斯帕森坦为FSGS和IgA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饮食管理是其疗效发挥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控制盐分、优化蛋白质选择、个体化调整钾摄入、动态平衡水分以及避免刺激性食物,患者能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病情进展。饮食调整需与医生、营养师密切沟通,根据病情变化及时优化方案,方能实现疾病管理的最佳效果。

     

    参考资料:https://www.sparsentan.com/

    2025-11-24
  • 奥拉帕利(利普卓)出现耐药后的应对处理办法

    奥拉帕利(Olaparib商品名利普卓)作为一种PARP抑制剂,在治疗携带胚系BRCA突变等相关适应症的肿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从而特异性杀伤具有特定基因缺陷的癌细胞。然而,与许多靶向药物一样,长期使用后可能出现耐药现象,导致药物疗效下降或疾病再次进展。当面临奥拉帕利耐药时,采取系统而理性的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首先,确认耐药的发生是第一步。在奥拉帕利的治疗过程中,如果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病灶增大或出现新的转移灶,同时可能伴随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医生会综合这些信息判断疾病是否进展,即是否产生了耐药。这个过程需要严谨的医学评估,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病情变化的原因。

    2025112412461586435

    一旦确认耐药,医生通常会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这包括当前的身体机能、既往的治疗历史、肿瘤的基因突变图谱以及耐药后的具体临床表现。基于这些信息,后续的治疗策略大致会从以下几个方向考虑。一种常见的思路是转换治疗赛道,即停用奥拉帕利,转而采用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肿瘤方案。例如,对于卵巢癌患者,可能会再次考虑使用含铂方案的化疗;对于乳腺癌患者,则可能选择其他类型的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选择何种方案高度个体化,取决于肿瘤类型和基因状态。

    另一种前沿的探索方向是联合治疗。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将奥拉帕利与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或其他靶向药进行联合,以期克服或逆转耐药性。但这通常属于临床研究的范畴,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评估参与此类临床试验的可行性与获益风险。

    此外,再次进行基因检测也显得尤为重要。初始治疗有效的肿瘤在产生耐药后,其基因谱可能发生新的变化。通过对再次进展的肿瘤组织或通过液体活检进行基因分析,有可能发现新的可靶向突变,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全新的方向和依据。

    在整个应对过程中,支持性治疗与症状管理同样不可忽视。无论后续抗肿瘤治疗方案如何制定,有效控制疼痛、乏力、恶心等不适症状,加强营养支持,维持良好的体力状态,都是保证生活质量、为接受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的基石。

    总之,面对奥拉帕利的耐药,这并不意味着治疗道路的终结,而是一个需要重新评估和调整策略的节点。患者应与主治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基于全面的病情评估,共同商讨制定下一个阶段的、高度个体化的管理方案。保持理性的心态,积极应对变化,是度过这一阶段的重要支撑。

     

    参考链接:https://www.lynparza.com/

    2025-11-24
  • 普拉替尼(普吉华)药理作用及适应症全面介绍

    普拉替尼(Pralsetinib商品名普吉华)是一种口服的靶向治疗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特别是在精准医疗的框架下,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开发和应用是基于对特定驱动基因的深入理解,为携带相应基因突变的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

    从药理作用上看,普拉替尼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RET激酶抑制剂。RET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当其发生融合突变后,会产生持续激活的异常RET蛋白,这种蛋白就像是一个失控的开关,不断向癌细胞发出生长和增殖的信号,从而驱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普拉替尼的作用机制在于,它能够精确地靶向并结合于这些异常的RET蛋白,抑制其激酶活性,从而有效阻断下游促癌信号的传导通路。这种在分子层面的精准干预,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实现对肿瘤生长的控制。

    2025112412440817827

    基于上述作用机制,普拉替尼的适应症明确指向了由RET基因融合所驱动的恶性肿瘤。目前,其主要适用于两类患者群体。首先,是用于治疗转移性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成年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RET融合是一种明确的驱动基因变异,普拉替尼为此类患者提供了直接的靶向治疗选择。其次,它也适用于12岁及以上患有晚期或转移性RET融合阳性甲状腺癌的成人和儿童患者,这些患者通常需要全身性治疗,并且对放射性碘治疗不敏感或难治。通过基因检测确认RET融合状态,是使用普拉替尼进行治疗的前提,这充分体现了现代肿瘤治疗中“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精准治疗”原则。

    在治疗效果方面,对于符合适应症的RET融合阳性肿瘤患者,普拉替尼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其治疗价值。研究表明,该药物能够对肿瘤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部分患者可实现肿瘤负荷的减轻。它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甲状腺癌患者,尤其是那些缺乏其他有效治疗方案的群体,带来了一种能够控制病情、改善疾病进展的希望。当然,与所有药物一样,普拉替尼也可能伴随一些副作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密切监测和管理。

    总而言之,普拉替尼的出现标志着在肺癌及甲状腺癌的靶向治疗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其精准的药理作用与明确的适应症,使其成为RET融合阳性癌症患者的一个重要治疗武器。然而,其具体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医学评估,确保患者能够从中获得最大获益。

     

    参考资料:https://gavreto.com/

    2025-11-24
  • 斯帕森坦/司帕生坦在用药时存在哪些禁忌症

    斯帕森坦/司帕生坦Sparsentan)作为一种创新药物,凭借其独特的双重受体拮抗机制,在治疗肾脏疾病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该药物通过同时阻断内皮素A型受体(ETA)和血管紧张素II型受体(AT1),有效减少蛋白尿并延缓肾功能恶化,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和具有快速疾病进展风险的原发性IgA肾病成人患者。然而,其用药过程需严格遵循禁忌症与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安全。

    斯帕森坦的禁忌症主要涉及两类核心风险:妊娠风险与药物相互作用风险。首先,妊娠女性禁用该药物。动物生殖研究显示,司帕生坦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损害,包括器官发育异常甚至死亡。因此,所有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用药前需确认未怀孕,并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1个月内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同时每月进行妊娠检测。若患者已怀孕或计划怀孕,必须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其次,药物相互作用禁忌需严格遵守。斯帕森坦禁止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及阿利吉仑联用。这类组合可能引发低血压、高钾血症、急性肾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例如,在临床试验中,与厄贝沙坦(一种ARB类药物)联用的患者,低血压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

    2025112412395320193

    除禁忌症外,斯帕森坦的使用还需关注多项注意事项,以降低潜在风险。肝功能监测是首要任务。由于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能引发转氨酶升高甚至肝衰竭,患者需在用药前评估肝功能,并在治疗前12个月每月监测血清转氨酶和总胆红素,之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若出现恶心、黄疸、右上腹疼痛等肝毒性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对于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的患者,需暂停用药直至指标恢复正常,且仅在无临床症状时方可重新启用。

    肾功能保护同样关键。斯帕森坦可能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急性肾损伤,尤其对肾动脉狭窄、慢性肾病或血容量不足的患者风险更高。因此,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若肾功能显著下降,应考虑暂停或终止治疗。此外,高钾血症的预防也不容忽视。晚期肾病患者或同时使用保钾利尿剂、钾补充剂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

    体液潴留的管理需个体化。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能引发外周水肿,严重者需评估利尿剂使用情况并调整剂量。例如,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医生可能需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继续用药。低血压的预防则需通过调整降压药方案实现。若患者在使用斯帕森坦期间出现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症状,医生可能建议减少其他降压药剂量或维持血容量稳定。

    为确保用药安全,斯帕森坦的获取与使用受到严格限制。该药物仅能通过风险评估与缓解策略(REMS)项目获得,处方医生需完成专项培训,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遵守监测要求,配药药房也需通过认证。这一流程旨在强化医患沟通,确保患者充分理解用药风险并配合监测。

    此外,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但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儿童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尚未确立,暂不推荐使用;哺乳期女性应避免用药,以防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对于肝功能不全患者,若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需禁用斯帕森坦;若患者已存在严重肝损伤(如Child-Pugh C级),则绝对禁止用药。

    斯帕森坦为FSGS和IgA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其用药过程需严格遵循禁忌症与注意事项。从妊娠风险到药物相互作用,从肝功能监测到肾功能保护,每一步都需医患双方共同谨慎对待。唯有如此,方能在控制疾病进展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资料:https://www.sparsentan.com/

    2025-11-24
  • 奥拉帕利(利普卓)治疗卵巢癌的疗程时长探讨

    奥拉帕利(Olaparib商品名为利普卓)作为一种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针对铂敏感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的维持治疗,以及携带胚系BRCA突变的特定类型卵巢癌患者。然而,其疗程时长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

    对于铂敏感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在完成含铂化疗后,奥拉帕利常被用于维持治疗。一般建议的初始疗程为24个月,但这一时长并非绝对。若患者在24个月内病情稳定,未出现疾病进展,且身体对药物耐受性良好,可继续服用奥拉帕利,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

    2025112412352907150

    患者的个体差异对疗程时长有着显著影响。每个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都不尽相同。有些患者可能对奥拉帕利反应良好,病情得到长期控制,从而延长了用药时间;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因病情进展较快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得不提前停药或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和评估至关重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是否需要继续使用奥拉帕利。若患者病情稳定,各项指标正常,可维持当前治疗方案;若出现病情进展或不良反应,医生会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奥拉帕利治疗卵巢癌的疗程时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评估来确定。患者应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链接:https://www.lynparza.com/

    2025-11-24
  • 普拉替尼(普吉华)耐药性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普拉替尼(Pralsetinib商品名为普吉华作为新一代高选择性RET抑制剂,在转移性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甲状腺癌(TC)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然而,随着用药时间延长,部分患者会出现疗效下降的耐药现象,其产生机制与应对策略需从多维度综合分析。

    耐药性的产生主要与肿瘤细胞的适应性进化相关。RET基因本身可能通过二次突变形成结构改变,例如溶剂前沿突变或守门员突变,导致药物结合位点空间构象变化,使普拉替尼无法有效抑制异常激活的RET信号通路。此外,肿瘤微环境中的旁路激活机制也可能发挥作用,当RET通路被抑制时,其他致癌驱动基因如EGFR、MET或RAS家族成员可能被异常激活,形成替代性增殖信号网络,绕过药物作用靶点维持肿瘤生长。这种多克隆耐药模式使得单一靶向药物难以完全阻断肿瘤进展。

    2025112412331093540

    针对耐药问题,临床采取分层应对策略。对于检测到明确RET继发突变的患者,可考虑换用新一代RET抑制剂,这类药物通过优化分子结构设计,对特定耐药突变位点保持结合活性。若发现旁路激活机制主导耐药,联合治疗方案成为关键选择,例如将普拉替尼与针对EGFR或MET通路的抑制剂联用,通过多靶点协同阻断肿瘤信号传导。对于快速进展的耐药患者,及时转换化疗或免疫治疗模式可控制疾病恶化速度,同时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用药过程中的动态监测同样重要。通过定期液体活检追踪循环肿瘤DNA(ctDNA)中的RET融合拷贝数及突变丰度变化,能够提前预警耐药发生。医生可根据分子水平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完全耐药后再干预的被动局面。患者需严格遵循每日400mg空腹服药规范,避免因用药依从性不足加速耐药进程。

     

    参考资料:https://gavreto.com/

    202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