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肿瘤科新药资讯资讯
肺癌
肝癌
乳腺癌
直结肠癌
胃癌
胰腺癌
肾癌膀胱癌
卵巢癌
宫颈癌
淋巴瘤
甲状腺癌
子宫内膜癌
骨肿瘤
其他肿瘤
前列腺癌
其他肿瘤
黑色素瘤
  • 司美替尼治疗NF1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机制与临床价值

    司美替尼作为一种口服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自问世以来便备受关注,特别是在治疗某些类型的神经纤维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将系统性地介绍司美替尼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基本属性、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疗效与安全性,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2025111901541560617 

    一、司美替尼的基本属性与研发背景

    司美替尼,其国际非专有名称是Selumetinib,商品名在中国为科赛优。它属于一类被称为MEK抑制剂的靶向药物。MEK是细胞内一条名为RAS/MAPK的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这条通路负责调控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存活。当这条通路因基因突变等原因被异常激活时,就会导致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司美替尼的研发,最初是针对多种携带RAS/MAPK通路突变的癌症,如肺癌、甲状腺癌等。然而,它在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1型神经纤维瘤病中展现出了尤为显著的疗效。经过多项严谨的临床试验验证,司美替尼于2020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用于治疗2岁及以上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的丛状神经纤维瘤患儿。随后,它也在中国获批上市,为中国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最新消息,美国FDA将司美替尼适应症扩大至1岁。

    二、司美替尼的作用机制与靶点

    要理解司美替尼如何工作,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作用的靶点——MEK蛋白。在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中,一个名为NF1的抑癌基因发生了功能丧失性突变。NF1基因正常情况下负责产生神经纤维瘤蛋白,这种蛋白的作用是抑制RAS蛋白的活性。当NF1基因突变后,神经纤维瘤蛋白缺失或功能异常,导致RAS蛋白及其下游的MEK和ERK蛋白持续处于异常激活状态。

    司美替尼作为一种高选择性的MEK1和MEK2抑制剂,能够精准地结合到MEK蛋白上,抑制其活性,从而中断整个异常的信号传导过程。这就好比在一条失控的生产线上关掉了关键的电闸,使得肿瘤细胞接收不到持续生长的错误指令,其增殖速度因此被显著减缓,甚至诱导其凋亡。这种从分子层面精准干预的策略,是司美替尼治疗有效性的核心基础。

    2025111901542043115 

    司美替尼的主要临床应用与适应症

    目前,司美替尼在全球范围内最主要和成熟的适应症是用于治疗无法手术的、有症状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的丛状神经纤维瘤。

    1型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会在全身周围神经上生长出良性的肿瘤,即神经纤维瘤。其中,丛状神经纤维瘤是一种起源于多个神经束的复杂肿瘤,它可能生长在身体深处,压迫重要器官,导致疼痛、运动功能障碍、气道受压、膀胱或肠道控制问题以及毁容等严重并发症。在过去,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肿瘤往往包裹着重要神经和血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且容易复发。

    司美替尼的出现,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首个系统性、非手术的治疗选择。关键的二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接受司美替尼治疗的患儿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患儿其肿瘤体积缩小达到了预设的有效标准(通常指缩小超过20%)。更重要的是,许多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例如疼痛减轻、活动能力增强,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除了这一核心适应症,司美替尼在其它领域的临床研究也在不断探索中,例如在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分化型甲状腺癌等疾病中,也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潜力,但尚需更多的证据来支持其常规临床应用。

    四、司美替尼的疗效评估与安全性管理

    任何有效的药物都伴随着潜在的不良反应,司美替尼也不例外。因此,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估与管理至关重要。

    在疗效评估方面,医生通常会采用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来定期监测肿瘤大小的变化。同时,患者主观症状的改善,如疼痛评分下降、身体功能恢复等,也是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治疗通常需要持续进行,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毒性。

    在安全性方面,司美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胃肠道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这些通常是可控的,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或辅助药物来缓解。

    皮肤毒性: 包括皮疹、痤疮样皮炎、皮肤干燥、甲沟炎等。保持良好的皮肤护理习惯非常重要。

    眼部问题: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色素上皮脱落或视力模糊。因此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期间需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心脏影响: 可能导致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这是一种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心功能。

    肌酸激酶升高: 可能引起肌肉疼痛或无力,需要通过血液检查监测肌酸激酶水平。

    绝大多数不良反应在程度较轻,并且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暂停用药或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和家属在接受治疗期间,必须与医疗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报告任何不适,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

    2025111901542627148 

    五、司美替尼的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司美替尼的成功,不仅是1型神经纤维瘤病治疗领域的里程碑,也为靶向药物在罕见病和非癌症性疾病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它的研发模式证明了通过深入研究疾病的分子机制,能够开发出高度精准的有效疗法。

    展望未来,司美替尼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探索其在其他类型肿瘤中的应用,特别是那些同样由RAS/MAPK通路驱动但尚无有效疗法的癌症。
    第二,是研究其与其他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药物的联合使用方案,以期产生协同效应,提高疗效并克服可能的耐药性。
    第三,是进一步优化其在长期使用中的安全管理策略,积累更多的真实世界数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详尽的指导。
    第四,随着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科学家们也在探索其是否对其他由该信号通路异常引起的罕见病具有治疗价值。

    六、司美替尼价格及国内外上市情况

    当前,司美替尼已成功在国内获批上市,并且顺利被纳入医保体系。这意味着国内的患者能够直接在国内进行购买。其价格大致在一万多元的区间,不过,具体的价格情况以及医保报销的详细政策,建议患者向当地医院的药房进行咨询了解。另外,从国外的情况来看,老挝生产的司美替尼仿制药价格相对较为亲民,大概在两千元上下,而且该仿制药和国内的原研药在药物成分方面基本没有差异。

    2025111901543196656 

     

    七、结语

    总而言之,司美替尼代表了现代精准医学的一个典范。它通过精准抑制MEK靶点,有效地控制了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的丛状神经纤维瘤的生长,为深受疾病困扰的患者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有效的治疗路径。尽管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和管理相关不良反应,但其带来的临床获益是毋庸置疑的。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经验的持续积累,司美替尼有望在未来惠及更多患者,继续在人类对抗疾病的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链接: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lumetinib

    2、https://koselugo.com/

    3、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11689

    4、https://www.fda.gov/drugs/resources-information-approved-drugs/fda-approves-selumetinib-pediatric-patients-1-year-age-and-older-neurofibromatosis-type-1

    5、https://www.drugs.com/selumetinib.html


    2025-11-19
  • 贝舒地尔(belumosudil)已经上市了吗?

    贝舒地尔,是一种口服活性小分子激酶抑制剂,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OCK2)靶向药物,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提供了突破性治疗选择。该药物由美国Kadmon公司研发,后被法国赛诺菲收购并全球推广,2021年通过美国FDA批准,目前已经在中国上市并纳入医保,标志着cGVHD治疗从广泛免疫抑制向精准靶向调节的转变。

    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其病理机制源于供体免疫细胞攻击受体正常组织,导致皮肤、肝脏、肺、胃肠道等多器官纤维化与功能障碍。传统治疗依赖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但长期使用易引发感染、骨质疏松、代谢紊乱等副作用,且部分患者对治疗应答不足。贝舒地尔通过特异性抑制ROCK2酶活性,阻断异常免疫细胞活化与促纤维化信号传导,同时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抑制促炎的Th17细胞并促进免疫调节的Treg细胞生成,从根源上纠正免疫紊乱,减少炎症与纤维化进展。

    2025111912064091340


    其适应症明确针对12岁及以上、对糖皮质激素或其他系统治疗应答不充分的cGVHD患者。这类患者通常经历多线治疗失败,面临疾病进展和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困境。贝舒地尔的获批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新希望,临床研究显示其最佳总缓解率较高,多数患者可减少激素用量甚至停用,显著降低长期治疗带来的副作用风险。例如,一名难治性肺cGVHD患者在使用标准剂量3个月后肺功能改善停滞,调整为每日两次给药方案后,肺功能指标显著提升,且未增加感染风险,凸显了剂量调整的灵活性。

    用法用量方面,贝舒地尔推荐每日口服200mg一次,整片吞服,随餐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若与强效CYP3A诱导剂(如利福平)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联用,需调整为每日两次以维持血药浓度。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总胆红素、转氨酶)及感染指标,重度肝肾功能损害患者需谨慎使用。用药依从性对疗效至关重要,漏服可能导致疾病反复,因此建议通过药盒或手机APP提醒,并强调漏服后不可补服。

    贝舒地尔的上市填补了cGVHD后线治疗的空白,其精准靶向机制与良好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了更长期、稳定的生活质量改善方案。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该药物有望进一步优化cGVHD的治疗格局,成为免疫调节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贝舒地尔已经在国内上市并且纳入医保,患者可以在国内进行购买,但是价格比较高昂,大约一两万左右,具体医保报销价格请咨询当地医院药房。据了解,海外有贝舒地尔上市的仿制版,价格在4000元左右。

    参考资料:https://www.rezuomib.com/


    2025-11-19
  • 仑伐替尼/乐伐替尼(乐卫玛)的副作用有哪些?

    仑伐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尽管其疗效显著,但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伴随一系列副作用,需患者及家属密切关注。

    胃肠道反应是仑伐替尼较为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患者可能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口腔溃疡或腹水。这些症状通常在治疗早期出现,若症状较轻,可通过饮食调整、保持充足水分摄入等方式缓解;若症状严重,则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处理。

    2025111911485173477


    心血管系统异常也是仑伐替尼的重要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异常出血。高血压可能因药物对血管收缩的影响而引发,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异常出血则包括鼻衄、血尿、齿龈出血、口腔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多种形式,严重出血事件需立即就医。

    此外,仑伐替尼还可能引起肾脏和泌尿系统异常,如蛋白尿,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衰竭和肾功能不全。肝脏毒性也是其潜在风险,表现为血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等,严重时可导致肝性脑病或肝衰竭。神经系统方面,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癫痫发作、嗜睡、意识模糊等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症状。

    其他副作用还包括疲乏、发热、外周水肿、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关节痛、肌痛、皮疹瘙痒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音困难、掌跖红肿综合征等。由于仑伐替尼可能引起疲乏和头晕,患者在驾驶或操作机器时应谨慎。用药期间,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及时与医生沟通身体状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资料:https://www.lenvima.com/


    2025-11-19
  • 埃万妥单抗(锐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埃万妥单抗是一种用于治疗特定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的创新型靶向药物。它主要适用于既往含铂化疗失败后、经检测确认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这一特定的基因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属于相对少见的驱动基因改变,长期以来缺乏高效的治疗方案,埃万妥单抗的出现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新选择。

    埃万妥单抗的核心药物成分是一种名为Amivantamab的生物大分子,其在科学分类上属于一种全人源化双特异性抗体。这一专业术语揭示了该药物成分两个关键的科学特性。首先,“全人源化”意味着该抗体的蛋白质结构序列与人类免疫系统自然产生的抗体高度相似。这一特性至关重要,因为它能显著降低当药物进入人体后,被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异物”并产生排斥反应的风险,从而在保障药物疗效的同时,提高了治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2025111911403114446


    其次,“双特异性”是埃万妥单抗成分最核心、最创新的机制所在。与大多数传统靶向药物或单特异性抗体只能结合一个靶点不同,埃万妥单抗的分子结构经过精巧设计,使其拥有两个不同的结合“手臂”,能够同时并精确地识别癌细胞表面的两个关键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间质上皮转化因子。这两种受体在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存活及转移过程中常常扮演着重要的信号传导角色。通过同时结合这两个靶点,埃万妥单抗能够实现双重打击的效果。一方面,它可以阻断EGFR信号通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指令;另一方面,它也能干扰c-MET通路,切断癌细胞的另一条生存路径。此外,这种双特异性结合还能引导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更有效地识别并清除癌细胞,发挥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综上所述,埃万妥单抗的主要成分Amivantamab,凭借其全人源化和双特异性的独特设计,不仅能够精准地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的两种关键驱动蛋白,还能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来攻击肿瘤,从而在治疗携带特定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展现出其独特的治疗价值,代表了肺癌靶向治疗领域一个重要的科学进展。

    参考资料:https://www.rybrevant.com/


    2025-11-19
  • 贝舒地尔(易来克)的禁忌症都有什么?

    贝舒地尔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2(ROCK2)抑制剂,其禁忌症需从药物作用机制、动物实验结果及临床安全性综合考量。该药物通过调节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5(STAT3/STAT5)磷酸化、改变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从而下调促炎反应并抑制异常促纤维化信号,主要用于治疗对糖皮质激素或其他系统治疗应答不充分的12岁及以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

    基于药物作用机制及动物实验结果,贝舒地尔对胚胎-胎儿存在明确毒性风险。妊娠大鼠和家兔在胎仔器官发生期接受给药后,即使母体暴露量低于患者推荐剂量下的暴露量,仍观察到胚胎-胎仔死亡和畸形等不良发育结果。具体而言,大鼠在母体暴露量约为临床推荐剂量下人体暴露量3倍时,家兔在暴露量约为0.07倍时,均出现生长改变、胚胎死亡及畸形等表现。因此,孕妇禁用贝舒地尔,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治疗期间及末次给药后至少1周内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其伴侣具有生育能力的男性患者同样需遵循避孕建议。若患者在妊娠期间使用或用药期间妊娠,应明确告知胎儿潜在危害。

    2025111912055861838


    哺乳期女性用药安全性尚未明确。目前尚无关于人乳汁中是否存在贝舒地尔或其代谢物的数据,亦无其对母乳喂养婴儿或乳汁生成影响的相关研究。但动物实验提示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分泌,且母乳喂养婴儿可能因药物暴露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建议哺乳期女性在治疗期间及末次给药后至少1周内停止哺乳。

    对贝舒地尔任一成分过敏者禁用该药物。过敏反应可能涉及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用药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并进行必要监测。

    重度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损害患者需谨慎用药。目前尚未在这类患者中开展系统性研究,药物代谢及排泄可能受肝肾功能影响,导致血药浓度异常升高或降低,增加不良反应风险或影响疗效。因此,这类患者开始治疗前需充分评估风险与获益,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如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剂量或停药。

    参考资料:https://www.rezuomib.com/


    2025-11-19
  • 仑伐替尼/乐伐替尼(乐卫玛)的报销政策是怎样的?

    仑伐替尼,是一种多靶点的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包括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进展性/局部晚期/转移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以及晚期肾细胞癌等。其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等多种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促使肿瘤细胞凋亡。

    2025111911504629197


    在报销政策方面,仑伐替尼已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属于医保乙类药品。这意味着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医保报销。具体来说,仑伐替尼的报销比例因地区和具体医保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然而,要享受仑伐替尼的医保报销,患者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患者必须患有医保目录中规定的适应症,如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或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等。其次,患者需要在医院或医保定点药店购买药品,并保留好相关的购药发票和处方。

    仑伐替尼已经在国内上市并且纳入医保,患者可以在国内进行购买。国内上市的仑伐替尼规格为4mg*30粒,价格在3000元左右,具体医保报销价格请咨询当地医院药房。国外有仑伐替尼原研药和比较便宜的仿制药,海外上市的原研药价格在2000元左右,仑伐替尼仿制药主要是老挝和孟加拉仿制药,价格大约在400到900左右。

    参考资料:https://www.lenvima.com/


    202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