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肿瘤科新药资讯资讯
肺癌
肝癌
乳腺癌
直结肠癌
胃癌
胰腺癌
肾癌膀胱癌
卵巢癌
宫颈癌
淋巴瘤
甲状腺癌
子宫内膜癌
骨肿瘤
其他肿瘤
前列腺癌
其他肿瘤
黑色素瘤
  • 阿昔替尼治疗前必备知识:从评估到准备

    当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方案中,将阿昔替尼纳入考虑时,意味着治疗正朝着更为精准的方向推进。无论是作为初始的联合治疗方案,还是在既往治疗失败后作为单一药物使用,充分的治疗前准备是确保治疗安全与疗效的基石。

    阿昔替尼(Axitinib)是一种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药理作用在于通过抑制这些受体,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与进展。然而,与它明确的治疗效果并存的是其特定的不良反应,临床数据显示,高血压、腹泻、疲劳等是其常见副作用。

    因此,在启动阿昔替尼治疗之前,进行一次系统性的评估与周全的准备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帮助患者建立切实的治疗预期,更是主动进行风险管理、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的基础。本文将围绕治疗前的核心准备工作,从适应症确认、目标建立、用药规范到副作用管理与安全评估,提供一份清晰的指引。

    2025112811513165661

    确认治疗适应症:明确适用人群与时机

    阿昔替尼的临床应用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主要适用于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其应用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首先,在联合治疗方案中,阿昔替尼可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阿维鲁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协同使用,作为晚期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选择。这种联合策略旨在通过靶向药物与免疫疗法的协同作用,为特定患者群体提供更有效的初始治疗选择。

    其次,作为单一药物,阿昔替尼被批准用于治疗先前一次全身性治疗(例如细胞因子疗法或其他靶向药物)失败后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这意味着当初始治疗方案无法继续控制病情或患者无法耐受时,阿昔替尼可作为后续治疗的重要选择。

    因此,在考虑使用阿昔替尼前,必须由肿瘤专科医生对患者的疾病阶段、病理类型、既往治疗史及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明确自身是否属于上述适用人群,以及当前是否处于启用该药物的合适时机,是治疗决策中的首要环节。这一举措确保了治疗方案的个体化与科学性,为后续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2025112811514872329

    明确治疗目标:建立合理的疗效预期

    在开始阿昔替尼治疗前,建立清晰且理性的治疗目标至关重要。患者和家属需要理解,与旨在根治的疗法不同,阿昔替尼在晚期肾细胞癌治疗中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疾病的长期控制。

    具体而言,其治疗目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阻止癌细胞的营养供给,从而延缓肿瘤的进展速度;二是在联合治疗方案中,通过与免疫药物协同作用,力求获得更深度的肿瘤缩小;三是最终目标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乃至总生存期,同时尽可能维持生活质量。需要明确的是,治疗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实现肿瘤显著缩小,而更多患者则表现为疾病的稳定控制。疗效评估需要通过定期的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进行客观判断,医生会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来评估肿瘤的变化。

    因此,患者不应追求“治愈”期望,而应将关注点放在病情的长期稳定与生活质量的维持上。一个合理的疗效预期有助于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策略,从而为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创造有利条件。与主治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基于当前临床数据的可能预后,是建立正确治疗预期的基础。

    2025112811515920422

    掌握用药规范:确保正确的给药方式

    阿昔替尼的治疗效果与用药的规范性直接相关。严格遵守以下用药规范,是确保治疗安全有效的基础。

    一、 标准用法与剂量

    1.起始剂量:成人推荐起始剂量为5毫克。

    2.服用频率:每日口服两次,两次服药间隔应尽量保持在12小时左右。

    3.服用条件:需空腹服用。应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用水整片吞服,不可压碎或咀嚼。

    二、 剂量调整原则
    阿昔替尼的剂量强调个体化调整,医生会根据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进行“剂量滴定”。

    1.剂量增加:如患者连续两周能良好耐受初始剂量,未出现2级以上不良反应且血压控制良好,医生可能会将剂量增至7毫克,每日两次。

    2.剂量减少:若患者出现需要医疗干预的副作用,医生会建议暂时减量(如降至3毫克或2毫克,每日两次),待副作用缓解后再评估是否恢复原剂量。

    3.核心原则:所有剂量的调整都必须严格遵循医嘱,患者不可自行决定。

    三、 漏服与处理

    1.若发现漏服一次药物,无需补服,应按原定计划正常服用下一次剂量。

    2.切勿同时服用双倍剂量以弥补漏服,此举会显著增加副作用风险。

    四、 用药期间的核心注意事项

    1.血压监测:治疗期间可能引起高血压,需定期监测血压。若血压持续升高,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干预和管理。

    2.合并用药告知:就诊时需主动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及保健品),以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3.副作用沟通:任何新出现或加重的身体不适,都应及时与医疗团队沟通,这是调整治疗方案、管理副作用的重要依据。

    2025112811520956017

    管理药物副作用:认识与应对不良反应

    使用阿昔替尼治疗时,了解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其管理方法十分重要。以下将从常见副作用、特殊副作用的识别与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常见副作用类型
    高血压是阿昔替尼治疗期间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乏力也是常见反应,建议合理安排作息,保持适度活动。胃肠道反应方面,腹泻发生率较高,建议保持清淡饮食;恶心呕吐可通过少食多餐缓解;食欲下降时可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分次进食。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音困难,通常表现为声音嘶哑。

    二、特殊副作用识别
    手足皮肤反应需要特别关注,表现为手掌、足底的红肿、疼痛或脱屑。日常应避免手足部位过度摩擦,使用保湿剂护理。甲状腺功能异常是另一个需要警惕的副作用,可能引起乏力、畏寒等症状,需要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三、管理策略与注意事项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很重要,包括定期测量血压、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向医疗团队报告,特别是每日腹泻超过6次或血压持续升高等情况。副作用管理采取分级原则:轻度副作用可对症处理并继续治疗;中度副作用可能需要减量并加用对症药物;重度副作用需立即就医并考虑暂停用药。

    在生活管理方面,建议保持均衡饮食和充足水分摄入,注意皮肤护理,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与医疗团队的良好沟通,积极配合处理副作用,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多数副作用通过规范管理都能得到有效控制,患者不必过度担忧。

    2025112811522366254

    评估用药安全性:关注禁忌与相互作用

    在阿昔替尼治疗前,用药安全性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

    用药禁忌方面,对阿昔替尼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不建议使用,有生育需求者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中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值得重视。阿昔替尼与强效酶抑制剂(如酮康唑)合用可能增加血药浓度,与酶诱导剂(如利福平)合用则会降低疗效。同时使用可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时需要谨慎。患者应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

    基础疾病管理尤为关键。有高血压病史者需在治疗前控制血压稳定。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全面评估心功能。肝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剂量,肾功能不全者通常无需调整但仍需密切监测。

    通过系统的安全性评估,医生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确保治疗安全,降低潜在风险。

    2025112811523899391

    完善治疗前准备:完成必要的检查与规划

    在开始阿昔替尼治疗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有助于确保治疗顺利进行,并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需要完成基线检查项目。这些检查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测,以及心电图和血压监测。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用于评估肿瘤基线状况,同时需要建立详细的用药记录和病史档案。

    其次,做好支持治疗准备。建议提前备好常用对症药物,如降压药、止泻药等。生活方面可准备温和的皮肤护理用品、血压监测设备,并合理安排日常作息。营养支持也不容忽视,可咨询营养师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

    最后,制定长期管理规划。需要建立规律的随访计划,通常治疗初期每2-4周需要复查相关指标。与医疗团队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明确紧急情况下的联系方式。同时做好治疗记录,包括服药情况、副作用变化等,这些信息对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过完善的治疗前准备,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医疗团队也能更及时地发现和处理问题,从而为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创造有利条件。充分的准备有助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主动,与医疗团队共同应对治疗挑战。

    2025112811525112957

    通过以上对阿昔替尼系统性的阐述,我们了解到从适应症确认、目标建立、用药规范到副作用管理,阿昔替尼治疗前的全面评估与准备是确保治疗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充分的准备能帮助患者建立合理预期,更好地配合治疗,从容应对治疗过程中的挑战。

    在药物可及性方面,阿昔替尼已在国内上市并纳入医保。规格为5mg*28片的原研药价格约6000元左右,具体报销比例需咨询当地医保政策。对于考虑经济因素的患者,海外市场存在经批准的仿制药,规格包括5mg*28片和5mg*60片,价格在600-2000元不等,其有效成分与原研药基本一致。需要强调的是,任何用药选择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治疗方案符合个体情况。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阿昔替尼为代表的靶向药物为晚期肾细胞癌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通过科学的治疗前准备、规范的用药管理和持续的医患协作,患者能够在控制病情的同时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实现长期带瘤生存的治疗目标。

     

     

    参考资料:

    1.https://www.inlyta.com/

    2.https://www.drugs.com/inlyta.html

    3.https://inlyta.pfizerpro.com/

    2025-11-28
  • 米托坦治疗肾上腺皮质癌的利与弊:疗效与副作用管理指南

    肾上腺皮质癌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肾上腺皮质的恶性肿瘤,其年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至二。尽管罕见,但肾上腺皮质癌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在肾上腺皮质癌的综合治疗策略中,米托坦(Mitotane)占据着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它不仅是晚期肾上腺皮质癌的首选治疗药物,也是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选择。本文将深入探讨米托坦的多个方面,全面解析其为何能成为对抗肾上腺皮质癌的优选武器。

    一、 肾上腺皮质癌的治疗困境与米托坦的登场

    在深入了解米托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认识肾上腺皮质癌的治疗挑战。肾上腺皮质癌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切除,对于早期局限性肿瘤,完整的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约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已发生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而对于那些接受了手术的患者,术后复发率也相当高。

    传统的化疗和放疗对肾上腺皮质癌的疗效十分有限,这使得医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特异性针对该疾病的药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米托坦登上了历史舞台。米托坦作为一种肾上腺细胞毒性药物,其化学结构与著名的杀虫剂DDT相似,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发现对肾上腺皮质组织具有选择性破坏作用。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它最终被确立为治疗肾上腺皮质癌的基石性药物,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2025112811344966352 

    二、 米托坦的双重作用机制:细胞毒性杀伤与激素分泌抑制

    米托塔之所以能成为肾上腺皮质癌的克星,源于其独特且精准的双重作用机制,这使其区别于普通的化疗药物。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作用,是它对肾上腺皮质细胞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米托坦能够在线粒体水平上发挥作用,干扰肾上腺皮质细胞的能量代谢,诱导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最终导致肾上腺皮质细胞的变性和坏死。这种作用是相对选择性的,即它对肾上腺皮质组织的亲和力远高于其他人体组织,从而在发挥抗癌效果的同时,相对减轻了对其他器官的损伤。

    其次,米托坦能够强力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许多肾上腺皮质癌患者会伴随有皮质醇、醛固酮或性激素的过度分泌,引发诸如库欣综合征、高血压、低血钾、女性男性化等一系列复杂的内分泌紊乱症状。米托坦通过抑制胆固醇侧链裂解酶等多种关键酶,阻断了类固醇激素合成的通路,从而能够有效控制这些激素相关症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种既能杀伤肿瘤细胞,又能控制临床症状的双重功效,共同奠定了米托坦在肾上腺皮质癌治疗中的优选地位。

    三、 米托坦在肾上腺皮质癌临床治疗中的核心应用场景

    米托塔的应用贯穿于肾上腺皮质癌治疗的多个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核心场景:

    1. 晚期或转移性肾上腺皮质癌的姑息治疗

    对于无法通过手术切除的晚期或复发转移性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米托坦是无可争议的一线治疗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使用米托坦治疗能够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控制疾病进展,并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在某些幸运的患者中,甚至可以实现肿瘤的长期稳定,将一种恶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2. 术后辅助治疗,预防复发

    对于已经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高危复发风险患者(例如肿瘤体积大、Ki-67增殖指数高、有脉管癌栓或手术切缘接近等),术后使用米托坦进行辅助治疗已成为标准方案。其目的是清除体内可能残存的微小病灶,降低肿瘤复发的概率。研究表明,规范的术后米托坦辅助治疗能够显著延长高危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

    3. 新辅助治疗的探索

    在某些肿瘤体积巨大、与周围重要血管粘连紧密、初次手术难以完全切除的局部晚期病例中,医生有时会尝试在手术前使用米托坦进行新辅助治疗。目的是希望通过药物作用使肿瘤缩小、降低分期,为后续的成功手术切除创造机会,提高R0切除(即镜下完全切除)的可能性。

    2025112811345872552 

    四、米托坦的治疗过程:剂量调整、监测与个体化策略

    米托坦的治疗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和个体化的过程,绝非简单地按固定剂量服药。其治疗窗口狭窄,意味着有效浓度和中毒浓度非常接近,因此需要严密的监测和精细的剂量调整。

    在启动米托坦治疗流程前,需对绝经前女性患者实施盆腔超声检查、肝功能检测以及全血细胞计数等评估项目。米托坦的初始推荐用药剂量范围为2000mg至6000mg(即2 - 6克),建议每日分三到四次口服给药。治疗期间,需持续监测米托坦的血浆药物浓度,并依据患者的个体耐受情况及临床治疗反应,逐步调整剂量,直至米托坦血浆浓度达到14 - 20mg/L的理想范围,或达到患者所能耐受的最大浓度水平。

    米托坦片剂应整片吞服,严禁压碎、咀嚼或进行其他破坏片剂完整性的操作。为确保药物吸收效果,建议与食物同服,且每日相对于膳食的服药时间需保持固定。特别指出,与高脂肪食物一同服用能够促进药物的吸收效率。同时,务必仔细检查药片外观,切勿服用任何出现变质迹象的药片。在处理米托坦药片时,操作人员应佩戴一次性手套,以防止直接接触。需严格避免皮肤与压碎或破碎的药片发生接触,一旦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受污染的皮肤区域。

    五、米托坦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应对管理

    米托坦的疗效显著,但其不良反应也同样突出,这也是临床使用中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

    胃肠道反应:这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这些症状在治疗初期尤为明显,通常可以通过随餐服药或分次服药来缓解。

    神经系统毒性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嗜睡、乏力、意识模糊、共济失调(走路不稳)等。这些症状通常与血药浓度过高有关,及时检测血药浓度并调整剂量是主要的应对策略。

    皮肤黏膜反应:可能出现皮疹、皮肤色素沉着等。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这是米托坦药理作用的必然结果,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副作用。由于米托坦破坏了正常的肾上腺组织并抑制了激素合成,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这必须通过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来纠正,通常使用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在患者遭遇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时,还需要大幅增加激素剂量,以防止发生危及生命的肾上腺危象。

    因此,成功管理米托坦治疗的关键在于医患双方的密切配合: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患者则需要良好的依从性和对不良反应的及时汇报。

    2025112811350430590 

    六、米托坦与其他治疗方案的联合应用

    尽管米托坦是基石,但单药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仍有提升空间。因此,当前的研究热点集中于探索米托坦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方案,以期获得协同增效作用。

    米托坦联合细胞毒性化疗(EDP-M方案): 目前,米托坦联合依托泊苷、多柔比星和顺铂的EDP-M方案,已成为治疗晚期肾上腺皮质癌最有效的化疗方案之一,被国际指南广泛推荐。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证实,与单用米托坦相比,EDP-M方案能够显著提高肿瘤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

    米托坦与分子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的探索: 随着对肾上腺皮质癌分子生物学特性的深入了解,研究者正在尝试将米托坦与各类靶向药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TOR抑制剂等)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抗体)进行联合。这些探索旨在从不同通路协同攻击肿瘤细胞,为那些对传统治疗不敏感或耐药的患者开辟新的道路。

    七、国内外米托坦上市情况
    当前,米托坦的原研药已在国内正式上市,其国内售价约为每盒9600元。据相关信息显示,在国外市场,米托坦原研药主要存在欧洲版与土耳其版两种版本,其规格均为500mg,且每盒装有100片,价格大致在九千元人民币上下浮动,实际购买时价格或许会存在一定差异。除此之外,海外市场还提供了仿制药作为选择,以老挝生产的米托坦仿制药为例,其规格同样为每盒100片、每片500mg,但价格更为亲民,不到两千元一盒。

    2025112811351164399 

    结语

    总而言之,米托坦作为肾上腺皮质癌的优选药物,其地位是经过半个多世纪临床实践考验的。它凭借其对肾上腺皮质细胞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在晚期患者的病情控制、症状改善以及术后患者的复发预防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虽然其治疗过程充满挑战,需要应对复杂的不良反应和进行严密的血药浓度监测,但在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指导下,通过规范的个体化用药,米托坦无疑为肾上腺皮质癌患者提供了最有力、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武器,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罕见恶性疾病的预后。随着联合治疗策略的不断优化和新兴疗法的出现,米托坦作为治疗基石的平台,将继续承载着人类战胜肾上腺皮质癌的希望。

     

    参考链接:

    1、https://www.ema.europa.eu/en/medicines/human/EPAR/lysodren

    2、https://www.drugs.com/mtm/lysodren.html

    3、https://www.rxlist.com/lysodren-drug.htm


    2025-11-28
  • 替洛利生(铧可思)常见副作用汇总及应对措施建议

    替洛利生(Pitolisant商品名为铧可思)作为一种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的药物,在帮助患者管理日间过度思睡和猝倒症状的同时,也可能伴随一些不良反应。了解这些潜在的副作用并掌握基本的应对方法,有助于患者更安全地进行治疗,并与医生建立更有效的沟通。

    在用药初期,部分患者可能会经历头痛或失眠等反应。头痛的程度通常较轻,可能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激活作用有关。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适当休息可能有助于缓解不适。失眠现象则往往与服药时间或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相关,若在傍晚或夜间感到过度清醒,可与医生探讨将服药时间进一步提前至清晨醒来的第一时间,以尽量减少对夜间睡眠的干扰。

    2025112811293551298

    胃肠道反应是另一类较为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腹痛或食欲减退等。这些症状通常在治疗初期或剂量增加阶段出现,身体适应后可能逐渐减轻。建议在服药时搭配适量的食物,避免空腹服用,但需注意避免与高脂肪大餐同服,以免影响药物吸收。若食欲下降持续存在,可尝试少食多餐,选择营养密度高的食物,以保证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摄入。

    情绪方面的变化也值得关注。少数使用者可能会感到焦虑、易怒或情绪低落,尤其是在剂量调整期间。这些感受需要被认真对待,及时与医生或家人沟通自己的情绪状态非常重要。医生可能会评估这些症状与药物的关联性,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如在某些情况下暂时维持当前剂量或考虑调整治疗方案。

    在应对策略上,建立用药日记是一种实用的方法,可以记录副作用出现的时间、具体表现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这些信息在复诊时能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任何副作用的持续或加重,都不应自行决定停药或调整剂量,而应与医生讨论。对于一些轻微的副作用,身体往往会在持续用药数周后逐渐适应。

    总体而言,了解替洛利生的潜在副作用并采取适当的监测和管理措施,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医患之间的密切配合,可以更有效地平衡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帮助患者获得更稳定的治疗体验。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

    2025-11-28
  • 氟维司群(芙仕得)是否属于内分泌治疗药物

    氟维司群是一种明确归类为内分泌治疗药物的创新型抗乳腺癌制剂,其作用机制与临床定位均围绕激素信号调控展开。作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该药物通过双重作用阻断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的刺激:一方面以与雌二醇相近的亲和力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ER),阻止雌激素与受体结合;另一方面诱导受体构象改变,加速ER蛋白的降解,从而彻底阻断雌激素介导的细胞增殖信号传导。这种“阻断结合+促进降解”的机制使其区别于传统内分泌药物,例如他莫昔芬仅通过竞争性结合抑制受体活性,而氟维司群能更彻底地消除细胞内ER蛋白,减少因受体持续存在导致的耐药风险。

    2025112810312583687


    临床应用中,氟维司群主要针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HR+)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尤其适用于抗雌激素治疗(如他莫昔芬)失败或病情进展的病例。其治疗优势体现在对耐药肿瘤的持续抑制:当其他内分泌药物因受体突变或信号通路交叉激活失效时,氟维司群仍能通过降解ER蛋白维持疗效。例如,对于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的患者,氟维司群可作为二线治疗选择,显著延缓疾病进展。此外,该药物常与CDK4/6抑制剂(如阿贝西利、帕博西利)联合使用,形成“内分泌治疗+靶向调控”的协同方案,进一步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用药方式上,氟维司群采用臀部肌肉注射,每月一次的给药频率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其安全性特征优于化疗药物,常见副作用为轻度潮热、关节痛及注射部位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需注意的是,该药物禁用于孕妇、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及对成分过敏者,轻度肝肾功能损伤者通常无需调整剂量。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式药物,氟维司群通过精准调控激素信号通路,为激素依赖性肿瘤的长期控制提供了关键治疗手段。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faslodex.html


    2025-11-28
  • 比奇珠单抗(bimekizumab)能否用于治疗葡萄膜炎

    比奇珠单抗作为一种新型人源化单克隆IgG1抗体,通过同时抑制IL-17A和IL-17F两种关键炎症因子,展现出独特的抗炎机制。尽管其直接适应症未明确提及葡萄膜炎,但多项研究已证实其在预防和治疗与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相关的葡萄膜炎中具有潜在价值。

    葡萄膜炎是axSpA患者常见的骨骼外表现,其发病与IL-17通路过度激活密切相关。传统IL-17A抑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在单独使用时,对葡萄膜炎的预防效果存在争议,部分患者仍可能复发。而比奇珠单抗通过双重阻断IL-17A和IL-17F,更全面地抑制炎症信号传导,从而降低葡萄膜炎的发生风险。

    临床研究显示,在axSpA患者中,接受比奇珠单抗治疗者的葡萄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尤其在有葡萄膜炎病史的高风险患者中,比奇珠单抗的预防效果更为突出,长期随访中葡萄膜炎发生率保持低位。这一结果提示,比奇珠单抗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减少眼部炎症的反复发作,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112811014294227


    此外,比奇珠单抗的安全性数据也支持其在葡萄膜炎相关治疗中的潜在应用。长期研究未发现其增加严重感染、恶性肿瘤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且葡萄膜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对于合并axSpA的葡萄膜炎患者,比奇珠单抗可同时控制关节和眼部炎症。

    尽管目前比奇珠单抗尚未被正式批准用于葡萄膜炎的独立治疗,但其针对axSpA患者葡萄膜炎的预防作用已得到临床验证。对于常规治疗疗效不佳或存在高复发风险的葡萄膜炎患者,比奇珠单抗可能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尤其在合并axSpA时,其双重抗炎机制可带来更全面的疾病控制。但目前不建议用比奇珠单抗治疗葡萄膜炎如需用药,请在咨询您的主治医生后再行用药。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bimzelx.html


    2025-11-28
  • 氟维司群(芙仕得)药品说明书详解

    氟维司群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通过阻断雌激素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HR+)的晚期乳腺癌治疗。其核心机制为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ER),阻止雌激素与受体结合,同时诱导受体构象改变,加速ER蛋白降解,从而彻底阻断雌激素介导的肿瘤细胞增殖信号。这一双重作用使其在内分泌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尤其适用于传统抗雌激素药物耐药或病情进展的患者。

    适应症

    氟维司群单药治疗适用于两类绝经后女性患者:一是H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初治患者,即未接受过内分泌治疗者;二是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若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且疾病出现进展,也可选用该药物。此外,氟维司群可与其他靶向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与CDK4/6抑制剂瑞波西利联用时,既可作为HR阳性、HER2阴性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初始内分泌治疗,也可用于既往治疗失败后的后续方案;与哌柏西利或阿贝西利联用时,则针对既往内分泌治疗失败且HR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通过协同抑制细胞周期进程,进一步延缓疾病进展。

    2025112810314803243


    用法用量

    氟维司群的标准剂量为每次500毫克,需通过臀部肌肉注射分两次完成(每侧臀部各注射一支250毫克/5毫升注射液),注射过程需缓慢,每支注射时间控制在1至2分钟。初始治疗周期为第1天、第15天、第29天各注射一次,此后维持每月一次的给药频率。对于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剂量需调整为每次250毫克,注射方式与标准剂量相同,但用药频率保持一致,即初始治疗期第1天、第15天、第29天各一次,后续每月一次。需注意,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红肿等局部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用药注意事项

    氟维司群仅限绝经后女性使用,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禁用。用药前需确认患者激素受体状态及肝功能,中度肝病患者需严格遵循剂量调整方案。药物可能引起轻度潮热、乏力、关节痛等不良反应,多数可耐受且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轻。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皮疹)或肝功能异常(如黄疸、腹水),需立即停药并就医。此外,氟维司群可能影响骨密度,长期治疗者建议定期监测骨代谢指标,必要时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与其他药物联用时,需关注CDK4/6抑制剂的血液学毒性(如中性粒细胞减少),定期复查血常规。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faslodex.html


    202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