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乳腺癌新药资讯资讯
肺癌
肝癌
乳腺癌
直结肠癌
胃癌
胰腺癌
肾癌膀胱癌
卵巢癌
宫颈癌
淋巴瘤
甲状腺癌
子宫内膜癌
骨肿瘤
其他肿瘤
前列腺癌
其他肿瘤
黑色素瘤
  • 卡匹色替/卡帕塞替尼(荃科得)与氟维司群相比,哪个效果更好?

    卡匹色替片与氟维司群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对比需结合患者基因特征和治疗阶段综合评估。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在中国获批用于特定生物标志物(PIK3CA、AKT1或PTEN基因改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AKT抑制剂,卡匹色替通过抑制PI3K/AKT/PTEN通路关键节点AKT的三种异构体(AKT1/2/3),阻断肿瘤细胞增殖信号,恢复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而氟维司群作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通过降解雌激素受体直接抑制肿瘤生长,是H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失败后的标准二线方案。

    在临床应用中,卡匹色替与氟维司群的联合方案展现出显著优势。对于携带PIK3CA、AKT1或PTEN基因改变的患者,联合治疗可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0%-59%。中国亚组数据显示,此类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5.7个月,较氟维司群单药(1.9个月)延长近3倍。这一效果在CDK4/6抑制剂经治、肝转移或化疗经治人群中同样显著,例如CDK4/6抑制剂经治患者的PFS从2.6个月延长至5.5个月,肝转移患者从1.9个月延长至3.8个月。联合方案还延缓了化疗需求,将患者首次化疗时间从6.8个月推迟至11.0个月,显著提升了生活质量。

    2025092510434170832


    从作用机制看,卡匹色替填补了氟维司群单药治疗的局限性。HR+乳腺癌患者中约57%存在PIK3CA/AKT1/PTEN基因改变,这些突变导致PI3K/AKT通路持续激活,使肿瘤对内分泌治疗产生耐药。氟维司群虽能阻断雌激素受体信号,但无法抑制已激活的下游通路。卡匹色替通过双重阻断(抑制AKT激酶活性+恢复内分泌治疗敏感性),形成协同效应,尤其适用于传统治疗失败的患者。例如,在CAPItello-291试验中,69%的患者曾接受CDK4/6抑制剂治疗,联合方案仍能显著延长PFS,证明其可克服多重耐药机制。

    安全性方面,联合方案的不良反应可控。常见3级以上事件为腹泻(9.3%)和皮疹(6.2%),通过剂量调整和对症支持可有效管理。相比之下,氟维司群单药的不良反应较轻,但疗效有限,尤其在基因突变人群中。对于无PIK3CA/AKT1/PTEN改变的患者,联合方案仍能提供28%的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但获益幅度小于基因突变人群。

    临床实践中,基因检测是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携带PIK3CA、AKT1或PTEN突变的患者优先推荐卡匹色替联合氟维司群,而无突变患者可考虑氟维司群单药或其他联合方案。此外,联合方案在延缓疾病进展、推迟化疗时间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追求生活质量患者的优选。例如,对于希望避免化疗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联合方案可显著延长无化疗生存期。

    总体而言,卡匹色替与氟维司群的联合方案在特定基因突变人群中疗效显著优于单药治疗,且安全性可控。其通过精准阻断耐药通路,为HR+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尤其适用于内分泌治疗或CDK4/6抑制剂失败后的二线治疗。随着基因检测的普及,这一联合方案有望进一步优化乳腺癌的精准诊疗格局。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newdrugs.html


    2025-09-25
  • 拉帕替尼(Lapatinib)一盒的售价是多少

    拉帕替尼是由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的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HER2过表达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作为继曲妥珠单抗后的第二代靶向药物,它通过双重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HER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抑制增殖并诱导凋亡。

    该药物适用于既往接受过蒽环类、紫杉醇及曲妥珠单抗治疗后进展的复发转移患者,需与卡培他滨联用。其独特机制可克服曲妥珠单抗耐药,对脑转移病灶亦有一定疗效。对于激素受体阳性且HER2阳性的绝经后女性,拉帕替尼还可与来曲唑联合使用。

    2025092510374097244


    用药方案需严格遵循医嘱:与卡培他滨联用时,推荐剂量为每日1250mg,连续服用21天为一个周期,同时卡培他滨需分两次口服;与来曲唑联用时,拉帕替尼剂量调整为每日1500mg。为确保药物吸收,拉帕替尼应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且每日固定时间一次,不可分次服用。

    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常见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干燥及皮疹,严重者可能出现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中重度肝损伤患者需减量使用,孕妇禁用。作为靶向药物,拉帕替尼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认HER2过表达后方可使用,以确保治疗精准性。

    拉帕替尼原研药未在国内上市,国内患者暂时没办法直接从国内获得。国外还有较为便宜的印度仿制版本,售价不到一千人民币。

    参考资料:https://medlineplus.gov/druginfo/meds/a607055.html


    2025-09-25
  • 2025年卡匹色替/卡帕塞替尼的最新价格是多少?

    卡匹色替片是全球首个且唯一在中国获批的AKT抑制剂,专为治疗特定基因突变的乳腺癌设计。该药物由阿斯利康研发,2025年4月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联合氟维司群用于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且携带PIK3CA/AKT1/PTEN基因改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其适用人群包括转移阶段接受过至少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完成后12个月内复发的患者。

    作为泛AKT抑制剂,卡匹色替通过精准抑制AKT1/2/3三种异构体的活性,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这一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核心通路。当患者对传统内分泌治疗或CDK4/6抑制剂产生耐药时,该通路常因基因突变而持续激活,导致肿瘤进展。卡匹色替通过锁住AKT蛋白的活性位点,切断癌细胞的生长信号,同时恢复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形成协同抗癌效应。

    2025092510425110784


    临床实践中,卡匹色替需严格遵循基因检测结果用药。中国约57%的HR+/HER2-乳腺癌患者存在PIK3CA/AKT1/PTEN基因改变,这类人群使用卡匹色替联合氟维司群的疗效显著优于单药治疗。用药方案为每日两次口服400mg,采用四天用药/三天停药的周期模式,可与食物同服。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糖、腹泻及皮肤反应等副作用,老年患者或轻中度肝肾功能不全者通常无需调整剂量,但需根据不良反应程度暂停、减量或停药。该药物为CDK4/6抑制剂耐药后的患者提供了精准治疗新选择,显著延长了无化疗生存期。

    卡匹色替片原研版本在国内以卡匹色替片的名称上市,由于上市时间较短,其价格以及相关信息还未可知。国外原研药有欧洲版,美国版、瑞士版,常见的规格有200mg*64片,原研药价格大约六万多元。比较便宜的是老挝卢修斯版本的仿制药,相同规格的每盒价格大约三千多元,且二者药物成分基本一致。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newdrugs.html


    2025-09-25
  • 乳腺癌患者服用拉帕替尼(泰立沙)后为何效果不佳

    乳腺癌患者服用拉帕替尼(泰立沙)后效果不佳,可能涉及多重因素。首先,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拉帕替尼作为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需通过阻断HER-1/HER-2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生长,但部分患者因肿瘤细胞表面受体表达量低或信号通路变异,导致药物无法有效结合靶点。例如,HER-2基因突变可能使受体结构改变,降低药物亲和力;同时,肿瘤微环境中其他生长因子受体(如EGFR、IGF-1R)的异常激活,可能形成替代性增殖信号,削弱拉帕替尼的抑制效果。

    其次,药物代谢与吸收差异直接影响血药浓度。拉帕替尼主要通过肝脏CYP3A4酶代谢,若患者合并肝功能损伤或同时使用CYP3A4诱导剂(如利福平)或抑制剂(如酮康唑),可能导致药物代谢过快或蓄积中毒。此外,患者胃肠道功能差异(如腹泻、黏膜炎)可能减少药物吸收,而饮食中高脂食物可能延迟药物达峰时间,进一步降低生物利用度。

    2025092510364712116


    再者,肿瘤耐药性的产生是疗效下降的核心原因。长期使用拉帕替尼可能诱导肿瘤细胞通过旁路激活PI3K/AKT/mTOR或Ras/MAPK通路,维持增殖能力;同时,药物外排泵(如P-gp、BCRP)的过表达可能加速拉帕替尼排出细胞外。临床观察显示,部分患者在初始治疗有效后,6-12个月内出现疾病进展,提示耐药克隆的选择性扩增。

    最后,治疗依从性与联合方案选择亦影响疗效。患者漏服、剂量调整不当或未严格遵循用药时间(如与食物同服影响吸收),可能导致血药浓度波动。此外,拉帕替尼单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客观缓解率仅约5%-24%,联合卡培他滨等化疗药物后虽可提升至22%-33%,但若未根据患者HER-2表达水平、激素受体状态及既往治疗史制定个体化方案,仍可能限制疗效发挥。

    参考资料:https://medlineplus.gov/druginfo/meds/a607055.html


    2025-09-25
  • 服用卡匹色替/卡帕塞替尼(荃科得)的患者最长生存期记录是多少?

    卡匹色替片作为一款用于特定类型癌症治疗的靶向药物,其临床应用中患者的生存期情况始终是医患关注的重点,但目前并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患者的 “最长生存期记录” 这一统一数据。

    从临床实践来看,患者服用卡匹色替后的生存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无法用单一数值来界定 “最长”。首先是癌症类型与分期,该药物主要针对特定靶点驱动的恶性肿瘤,不同癌症类型(如某些实体瘤)以及患者确诊时疾病所处的早、中、晚期阶段,会直接影响治疗起点与预后基础,晚期患者与早期患者的生存期潜力本身就存在差异。其次是患者个体差异,包括年龄、身体基础状况(如是否合并心、肝、肾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水平等,这些因素决定了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身体对治疗的响应能力,进而影响生存期。此外,治疗方案的配合度也至关重要,卡匹色替常需与其他治疗手段(如化疗、放疗或其他靶向药)联合使用,规范的治疗流程、是否按医嘱用药以及后续的随访监测与不良反应管理,都会对生存期产生间接但关键的影响。

    2025092510414897192


    需要明确的是,临床中更关注的是基于大规模患者群体的中位生存期数据(反映群体平均生存水平),而非个体层面的 “最长记录”。个体的极端生存期案例可能受多种偶然因素影响,不具备普遍参考意义,也不能代表药物对大多数患者的实际疗效。因此,对于服用卡匹色替的患者而言,与其关注单一的 “最长生存期”,不如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积极配合治疗并做好长期健康管理,这才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newdrugs.html


    2025-09-25
  • 拉帕替尼(泰立沙)的正确用法与用量是多少

    拉帕替尼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乳腺癌。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HER2(ErbB-2)和EGFR(ErbB-1)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信号通路。在临床应用中,拉帕替尼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适应症调整用法用量。

    与卡培他滨联用时,拉帕替尼适用于HER2过表达且既往接受过蒽环类、紫杉醇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且必须是在曲妥珠单抗治疗后进展的复发转移患者。推荐剂量为每日1250mg(5片),每21天为一个周期,每日固定时间服用一次,不推荐分次服用。拉帕替尼需在饭前或饭后至少1小时服用,以减少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卡培他滨的推荐剂量为2000mg/m²/天,分两次口服(间隔约12小时),连服14天后休息7天,21天为一个周期。卡培他滨应与食物同服或在餐后30分钟内服用,以提高耐受性。若患者漏服一剂拉帕替尼,次日无需加倍补服,按原计划继续用药即可。

    2025092510361076169


    与来曲唑联用时,拉帕替尼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绝经后女性。推荐剂量为每日1500mg,与来曲唑2.5mg联合使用。拉帕替尼同样需在饭前或饭后至少1小时服用,每日固定时间一次,避免分次服用。来曲唑的剂量需严格遵循医嘱,通常为每日一次。

    剂量调整需根据患者耐受性和毒性反应进行。若出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至正常值下限或2级以上相关症状,应暂停用药,待LVEF恢复且无症状后至少2周,可减量至1000mg/天与卡培他滨联用。对于2级及以上毒性反应,需停药至毒性降至1级以下,再恢复1250mg/天剂量;若再次出现毒性,则减量至1000mg/天。严重肝损伤患者(Child-Pugh C级)需减量至750mg/天,但目前尚无该剂量调整的临床数据支持。

    药物相互作用方面,拉帕替尼需避免与强CYP3A4抑制剂(如酮康唑、伊曲康唑)或诱导剂(如利福平、苯妥英)联用,因可能显著影响其血药浓度。葡萄柚汁也可能增加拉帕替尼的暴露量,应避免食用。此外,拉帕替尼是P-糖蛋白的底物,抑制该蛋白的药物可能增加其血药浓度,需谨慎联用。

    特殊人群用药需注意:妊娠期女性禁用(妊娠分级D),哺乳期女性应停止哺乳;老年人用药与年轻患者无显著差异;中重度肝损伤患者需减量,未对肾脏严重损害及透析患者进行临床试验。

    用药监测方面,治疗前需评估基线LVEF,治疗期间定期监测,以确保其不低于正常值下限。同时需关注腹泻、皮疹、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资料:https://medlineplus.gov/druginfo/meds/a607055.html


    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