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拉帕替尼作为乳腺癌治疗领域的重要靶向药物,属于第一代双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其研发背景源于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耐药问题的深入探索——当传统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因受体突变或信号通路激活而失效时,拉帕替尼通过同时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HER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ErbB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形成双重阻断机制,有效切断肿瘤细胞增殖与存活的信号传导网络。
作为第一代药物,拉帕替尼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可逆性结合特性。与第二代不可逆抑制剂(如来那替尼)相比,它通过氢键与受体ATP结合位点动态结合,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了对正常细胞的不可逆损伤风险。这种设计使其成为曲妥珠单抗耐药患者的关键治疗选择,尤其适用于既往接受过蒽环类、紫杉醇及曲妥珠单抗联合治疗失败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images [最大宽度 320 最大高度 240] 2025111210475788249](/upload/ueditor/image/20251112/2025111210475788249.jpg)
临床应用中,拉帕替尼常与卡培他滨联用,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周期进程,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其代谢途径主要依赖肝脏CYP3A4酶系,因此与抗生素、抗癫痫药等CYP3A4诱导剂或抑制剂联用时需调整剂量。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及手足综合征,但心脏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蒽环类药物,且无累积剂量限制。
随着精准医疗发展,拉帕替尼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脑转移病灶控制及联合免疫治疗等领域的探索持续深入。作为第一代双靶点TKI的代表,它不仅为耐药患者提供了生存希望,更通过机制创新推动了乳腺癌靶向治疗从单靶点向多通路调控的跨越。
参考资料:https://medlineplus.gov/druginfo/meds/a6070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