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呼吸科新药资讯资讯
鼻炎
肺栓塞
慢性阻塞性肺病
新冠肺炎
肺动脉高压
间质性肺病
肺病纤维化
  • 有没有与索特西普(Sotatercept)-Winrevair功效相似的药物?

    索特西普作为全球首款获批的肺动脉高压(PAH)激活素信号抑制剂,通过调节TGF-β超家族信号通路,逆转肺动脉血管重构,从根本上改善疾病进程。目前,尚未有与索特西普作用机制完全相同的药物上市,但部分PAH靶向药物在改善症状或延缓疾病进展方面具有相似性,以下从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角度介绍几类代表性药物。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是PAH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靶向药物之一,代表药物包括马昔腾坦、波生坦和安立生坦。这类药物通过阻断内皮素受体,抑制血管收缩和细胞增殖,从而降低肺动脉压力。马昔腾坦作为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每日一次口服,安全性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耐量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波生坦作为首个进入国内的PAH靶向药,需每日两次服药,并定期监测肝功能。尽管ERA类药物能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且无法直接逆转血管重构。

    2025092510525813117


    前列环素类药物通过激活前列环素受体,扩张肺血管并抑制血小板聚集,代表药物包括曲前列尼尔和司来帕格。曲前列尼尔半衰期长,室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但需皮下注射,可能伴随局部疼痛。司来帕格作为口服前列环素受体激动剂,患者依从性更高,可显著改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然而,前列环素类药物可能引发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且对部分患者疗效有限。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激动剂利奥西呱,通过增强sGC活性,促进血管平滑肌松弛,降低肺动脉压力。该药物是国内唯一具备PAH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双适应证的靶向药,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但需警惕低血压风险。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PDE5i)如西地那非和他达拉非,通过抑制PDE5酶活性,增加血管内cGMP水平,发挥血管扩张作用。这类药物起效快,但长期使用可能引发头痛、面部潮红等副作用,且对部分患者疗效有限。

    参考链接:https://www.drugs.com/mtm/sotatercept.html


    2025-09-25
  • 索特西普(Sotatercept)-Winrevair是否已经在临床上使用?

    索特西普是一种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创新药物。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心肺血管疾病,其特征是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导致右心负荷加重,最终可能引发右心衰竭。索特西普的出现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它通过一种全新的作用机制来改善疾病进程。

    这种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激活素信号通路抑制剂,能够重新平衡与肺动脉高压发病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在肺动脉高压的病理过程中,血管壁的细胞增殖失衡是一个关键环节,而索特西普正是针对这一环节发挥作用。它通过捕获过度表达的激活素和生长分化因子等信号分子,减轻这些分子对血管细胞的不良刺激,从而帮助恢复血管的正常功能状态。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其不同于传统的血管扩张剂类药物,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2025092510540652096


    在临床使用方面,索特西普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处方和管理。它通常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具体的给药方案会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调整。在使用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压变化以及心脏功能等指标,以确保用药安全。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可能会引起血红蛋白升高的现象,这需要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定期监测和适当管理。

    对于正在接受其他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索特西普可以作为一种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临床实践表明,将其与现有标准治疗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潜在获益和可能的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随着临床应用的推进,索特西普为肺动脉高压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特别是对于那些现有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群体。它的问世标志着肺动脉高压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改善患者预后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不过,作为一种新药,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在更广泛的临床使用中继续观察和评估。

    参考链接:https://www.drugs.com/mtm/sotatercept.html


    2025-09-25
  • 索特西普(Sotatercept)-Winrevair在治疗肺动脉高压方面的应用

    索特西普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肺动脉高压(PAH)的激活素信号抑制剂,为这一罕见且致命的疾病提供了突破性治疗选择。其核心机制在于通过调节促增殖与抗增殖信号的平衡,逆转肺血管重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靶向肺血管重塑的革新机制

    PAH的病理特征是肺动脉壁细胞过度增殖导致血管狭窄,最终引发右心衰竭。传统药物(如前列环素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扩张血管缓解症状,但无法逆转血管重构。索特西普通过阻断激活素A等TGF-β超家族配体与IIA型激活素受体(ActRIIA)的结合,抑制促增殖的Smad2/3信号通路,同时增强抗增殖的BMPRII/Smad1/5/8通路,从根源上逆转肺小动脉的过度增殖和纤维化。这种“双通路调节”模式使其成为PAH治疗领域的里程碑。

    2025092510520415337


    临床应用的显著获益

    III期STELLAR试验中,索特西普联合标准治疗使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D)较基线增加40.8米,而安慰剂组仅增加1米。24周时,29%的患者WHO功能分级(FC)提升至少一个等级,而安慰剂组仅为14%。此外,该药物将死亡或临床恶化事件的风险降低84%,肺血管阻力(PVR)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这些数据表明,索特西普不仅能改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还能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死亡风险。

    用药方案与安全性管理

    索特西普采用每3周皮下注射一次的给药方式,起始剂量为0.3mg/kg,目标剂量为0.7mg/kg。用药前需监测血红蛋白(Hgb)和血小板计数,若血小板<50,000/mm³则暂停治疗。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这两项指标,以调整剂量或处理严重红细胞增多症(增加血栓风险)或血小板减少症(增加出血风险)。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鼻出血、皮疹等,多数为轻中度,可通过对症支持治疗缓解。

    全球应用与未来展望

    索特西普于2024年3月获FDA批准,目前已在欧美多国上市暂时还没有在国内上市。其不可透析的特性要求肾功能不全患者密切监测,但轻中度肾损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随着ZENITH试验等后续研究的推进,索特西普在晚期PAH患者中的疗效得到进一步验证,未来有望扩大适应症范围,并探索与其他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

    索特西普的出现标志着PAH治疗新阶段。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临床获益,使其成为PAH患者的新标准护理选择,也为罕见病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范式。

    参考链接:https://www.drugs.com/mtm/sotatercept.html


    2025-09-25
  • 尼达尼布(维加特)药品详细说明书内容

    尼达尼布是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发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活性成分为乙磺酸尼达尼布。该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活性,阻断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转化关键信号通路,兼具抗纤维化和抗炎双重作用。

    适应症
    尼达尼布在中国获批三项适应症:

    用于治疗成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延缓肺功能下降并降低急性加重风险;

    用于治疗具有进行性表型的慢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PF-ILD),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减缓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SSc-ILD)成年患者的肺功能下降速度,为硬皮病肺纤维化患者提供治疗选择。

    2025092411154011335

    用法用量
    推荐剂量为每日两次,每次150毫克(150mg/次,bid),间隔约12小时,与食物同服以减少胃肠道刺激。胶囊需整粒吞服,不可咀嚼或碾碎,若接触胶囊内容物需立即洗手。

    漏服处理:若漏服一剂,应在下一计划服药时间继续服用常规剂量,不可补服漏服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300毫克。

    剂量调整:

    轻度肝功能损害(Child Pugh A级)患者:推荐剂量调整为每次100毫克(100mg/次,bid);

    中度或重度肝功能损害(Child Pugh B/C级)患者:禁用。

    特殊人群:

    老年患者(≥65岁):无需根据年龄调整起始剂量,但≥75岁患者可能需降低剂量以管理不良反应;

    肾功能损害:无需调整轻度至中度肾损伤患者剂量,尚未在重度肾损伤(肌酐清除率<30ml/min)患者中研究安全性;

    吸烟者:吸烟可能降低药物暴露量,建议治疗前戒烟。

    不良反应管理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62.4%患者报告)、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及肝酶升高(13.6%患者报告)。

    肝酶异常:若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至1.5倍正常值上限(ULN)以内且无中度肝损伤迹象,可中断治疗或降至100mg/次;若AST/ALT>1.5倍ULN或出现中度肝损伤体征,应停药;

    腹泻:重度腹泻发生率为3.3%,多见于治疗前3个月,可通过止泻治疗、剂量调整或中断治疗控制;

    其他反应:需定期监测血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警惕高血压、出血倾向及血小板减少症。

    禁忌与注意事项

    禁忌症:对尼达尼布或辅料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中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治疗前需评估肝功能,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肝酶、血压及血常规;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暂停治疗或永久停药。

    药物相互作用
    尼达尼布主要通过胆汁/粪便排泄(>90%),小于1%经肾脏排泄。与P-糖蛋白(P-gp)或CYP3A4抑制剂/诱导剂联用时可能影响血药浓度,需调整剂量或监测不良反应。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Nintedanib


    2025-09-24
  • 尼达尼布(维加特)有哪些功效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尼达尼布作为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活性,阻断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转化关键信号通路,发挥抗纤维化和抗炎双重作用。其核心功效体现在延缓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功能下降,通过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减缓纤维化进程,同时抑制肺部炎症反应,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在系统性硬化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SSc-ILD)治疗中,该药物可降低用力肺活量年下降率,减轻肺部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对控制疾病进展具有积极意义。此外,尼达尼布对进行性表型慢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PF-ILD)患者同样有效,能改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2025092411122891238


    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及食欲减退,多数为轻度至中度,可通过调整饮食或剂量管理缓解,但严重腹泻需及时就医。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轻度肝损伤(Child Pugh A级)患者需减量至每次100毫克,中重度肝损伤者禁用。出血风险增加与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有关,有出血史或肿瘤患者需谨慎评估。心血管系统副作用包括高血压、心动过速,治疗前需评估心血管功能。其他反应包括体重下降、头痛、皮疹及脱发,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胰腺炎或血栓栓塞迹象。

    使用尼达尼布时,应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自行增减。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及血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立即停药并就医。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吸烟和接触有害气体,适度进行低强度运动以促进肺部血液循环,同时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Nintedanib


    2025-09-24
  • 尼达尼布(Nintedanib)每盒的售价是多少

    尼达尼布是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发的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2017年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成为全球首个针对该疾病的靶向治疗药物。其核心成分乙磺酸尼达尼布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活性,阻断纤维化组织重塑的关键信号通路,兼具抗纤维化和抗炎双重作用。

    该药物适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系统性硬化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及具有进行性表型的慢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实践中,尼达尼布可显著延缓肺功能下降速率,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剂型为软胶囊,规格包括100mg和150mg,推荐剂量为每日两次、每次150mg,需与食物同服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2025092411114949233


    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肝功能,若出现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或中度肝损伤体征,需调整剂量或停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肝酶升高及食欲减退,多数可通过剂量调整或对症处理缓解。特殊人群如轻度肝损伤患者需谨慎使用,中重度肝损伤患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育龄期女性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目前,尼达尼布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患者可通过医保报销减轻经济负担。其创新的多靶点抑制机制为纤维化性肺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未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有望在更广泛的患者群体中发挥治疗价值。

    尼达尼布已经在国内上市并且纳入医保,患者可以在国内进行购买,但是价格比较高昂,具体医保报销后价格请咨询当地医院药房。国外还有较为便宜的印度仿制版本售价大约在四五百人民币左右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Nintedanib


    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