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贫血新药资讯资讯
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瘤
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肾肺功能失调
骨髓纤维化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输血性铁过载
贫血
  • 达普司他(Daprodustat)是否会和别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达普司他是一款口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目前临床核心用途为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相关肾性贫血。其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脯氨酰羟化酶活性,使低氧诱导因子(HIF)保持稳定,进而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合成,同时优化铁的吸收与利用,最终改善贫血症状。相较于传统注射型促红细胞生成素,它的口服给药方式显著提升了患者用药的便利性与依从性,在肾性贫血治疗领域应用广泛。

    在临床用药中,达普司他可能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需重点关注。从代谢途径来看,达普司他主要经肝脏中的 CYP3A4 酶代谢,因此与 CYP3A4 抑制剂联用时需格外谨慎。例如,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酮康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抗病毒药物利托那韦、洛匹那韦等,均属于强效 CYP3A4 抑制剂,它们会抑制达普司他的代谢过程,导致其在体内的血药浓度升高,不仅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如头痛、恶心、疲劳等症状加重,还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额外负担。此时通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达普司他的用药剂量,避免药物蓄积引发安全问题。

    2025091511104397822


    与之相反,若与 CYP3A4 诱导剂合用,如抗结核药物利福平、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以及部分草本药物圣约翰草等,会加速达普司他的代谢,使其血药浓度降低,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可能导致肾性贫血纠正不佳,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期间,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贫血改善情况,适当增加达普司他的剂量,以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除了代谢相关的相互作用,达普司他与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联用时也需警惕。像华法林、利伐沙班、阿司匹林等药物,本身具有抑制凝血或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达普司他在部分临床研究中显示可能存在轻微影响凝血功能的潜在风险,二者合用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鼻出血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联合使用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此外,达普司他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药物联用时,虽目前尚无明确的严重相互作用报道,但由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仍建议在用药前详细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及保健品),由医生综合评估用药安全性,避免因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produstat


    2025-09-15
  • 达普司他(Daprodustat)还有哪些尚未被发掘的潜在治疗作用

    达普司他是一种口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相关的肾性贫血,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脯氨酰羟化酶活性,稳定低氧诱导因子(HIF),进而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生成,同时改善铁的吸收与利用,最终纠正贫血症状,相比传统注射型促红细胞生成素,口服给药方式大幅提升了患者用药便利性与依从性。

    除已明确的肾性贫血治疗作用外,达普司他在多个疾病领域的潜在治疗价值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尚未完全发掘。在心血管疾病领域,有研究发现 HIF 通路的激活可能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管新生,对缺血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修复与血流改善产生积极作用,达普司他或可通过稳定 HIF,为这类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同时,部分基础实验表明其可能对高血压相关的肾脏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减少肾脏纤维化进程,但相关临床研究仍需进一步推进。

    2025091511094134229


    在代谢性疾病方面,低氧诱导因子与糖脂代谢调节密切相关,初步研究显示达普司他可能通过影响脂肪细胞分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 2 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产生辅助治疗效果,不过目前该方向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具体疗效与安全性需更多临床数据支撑。此外,在肿瘤治疗领域,HIF 通路异常激活与肿瘤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有学者提出达普司他或可通过调控 HIF 水平,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增强治疗效果,但这一潜在作用存在双向性,需精准调控 HIF 活性以避免促进肿瘤进展,相关研究仍在深入探索中。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produstat


    2025-09-15
  • 达普司他(Daprodustat)是否存在潜在的副作用情况

    达普司他是一种新型口服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专为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相关贫血而设计。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该类药物,达普司他通过模拟低氧环境激活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通路,显著纠正贫血症状,减少输血需求,为透析及非透析依赖的成人CKD贫血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

    尽管达普司他在疗效上展现出显著优势,但其潜在副作用仍需引起重视。临床试验显示,该药物可能引发高血压,约24%的患者出现血压恶化,甚至可能引发高血压性脑病,需定期监测血压并调整降压药物。此外,血栓性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包括心肌梗死、卒中、静脉血栓栓塞及血管通路血栓形成,发生率约为9.8/100人年,虽略低于传统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剂(ESA)组,但绝对风险仍不容忽视。血红蛋白升高速度过快(如2周内>1g/dL)和目标值过高(>11g/dL)是明确危险因素,需动态调整剂量以控制风险。

    2025091511083942217


    胃肠道方面,达普司他可能引发胃或食管糜烂,约5.7%的患者出现此类症状,3.6%的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高危人群(如溃疡病史、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需谨慎用药并关注黑便、腹痛等信号。心力衰竭住院风险也有所增加,有心力衰竭病史者使用达普司他时,住院风险较ESA组增加,需密切监测体重、呼吸困难等症状。

    特殊人群方面,孕妇禁用达普司他,动物实验显示其可能导致胚胎死亡和胎儿发育异常;哺乳期妇女需在停药1周后再恢复哺乳。肝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中度肝功能不全者起始剂量减半,重度肝功能不全者不推荐使用。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produstat


    2025-09-15
  • 国内是否有达普司他(Daprodustat)这款药物

    达普司他是一种新型口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专为治疗慢性肾病(CKD)相关贫血而设计,尤其适用于接受透析治疗至少四个月的成人患者。该药物通过模拟低氧环境,抑制HIF-PH1、PH2及PH3的活性,稳定缺氧诱导因子(HIF),进而促进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生成,同时改善铁代谢和利用,刺激红细胞生成,从而有效纠正贫血症状,减少输血需求。

    达普司他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口服给药方式,极大提升了患者依从性,尤其适合需长期治疗的慢性肾病患者。其剂量可根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肝功能及合并用药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实现个体化治疗。临床研究表明,达普司他能显著提高肾病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且对血液黏稠度影响较小,减少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2025091010531612280


    然而,使用达普司他时也需关注其安全性。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血栓性血管事件和腹痛等,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红蛋白及肝功能等指标。此外,达普司他与某些药物(如强效CYP2C8抑制剂)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其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因此在使用前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历史,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达普司他原研药在国内市场还没有上市,同时也未被纳入医保范畴,因此其价格信息尚不明确。不过,该药品在海外已有原研药供应,常见规格为1mg*30片、2mg*30片等,每盒售价可能介于一百至五百美元之间。同时海外已经有首款达普司他仿制药上市出售,两者的药物成分基本一致,如老挝卢修斯制药生产的规格1mg*100片每盒售价可能在四百多人民币。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produstat


    2025-09-10
  • 达普司他(Daprodustat)归属于第几类药品

    达普司他是一种新型口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专为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相关贫血而设计。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该类药物,它通过模拟低氧环境激活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通路,显著纠正贫血症状,减少输血需求,为透析及非透析依赖的成人CKD贫血患者带来革命性治疗选择。

    从药品分类角度看,达普司他属于靶向调节HIF通路的创新药物,其作用机制与传统的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存在本质差异。ESAs通过外源性补充EPO发挥作用,而达普司他通过抑制HIF-PH1、PH2及PH3的活性,稳定缺氧诱导因子(HIF),促进内源性EPO生成,同时改善铁代谢和利用,从而刺激红细胞生成。这种“生理性调控”模式更接近人体自然反应,避免了ESAs可能引发的血压升高、血栓风险增加等副作用。

    2025091010523831985


    在临床应用中,达普司他展现出显著优势。其口服给药方式极大提升了患者依从性,尤其适合需长期治疗的CKD患者。剂量可根据血红蛋白水平灵活调整,实现个体化治疗。临床试验表明,达普司他能有效提高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输血需求,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此外,其对血液黏稠度影响较小,血栓形成风险低于传统ESAs。

    安全性方面,达普司他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强效CYP2C8抑制剂(如吉非罗齐)会显著增加其暴露量,属禁忌;中效抑制剂(如氯吡格雷)需调整剂量。肝功能损害患者需谨慎使用,轻度损害无需调整起始剂量,中度损害需减半,重度损害则不推荐。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produstat


    2025-09-10
  • 达普司他(Daprodustat)和罗沙司他之间有什么异同

    达普司他与罗沙司他均为针对慢性肾脏病(CKD)相关贫血的创新口服药物,通过调节低氧诱导因子(HIF)通路促进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同时改善铁代谢,从而纠正贫血症状。两者均适用于透析及非透析依赖的成人CKD贫血患者,但作为同类药物中的不同分子实体,在作用机制细节、药代动力学特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作用机制与靶点特异性

    罗沙司他通过抑制脯氨酰羟化酶(PH)的活性,模拟低氧环境稳定HIF-α亚基,促进EPO合成及铁调素下调,从而增加红细胞生成。其作用覆盖HIF-1α和HIF-2α通路,对铁代谢的调节较为全面。达普司他作为第二代HIF-PH抑制剂,选择性抑制PHD1、PHD2和PHD3同工酶,尤其对PHD2的亲和力更高,可更精准地调控HIF-2α介导的EPO生成,同时减少HIF-1α过度激活可能引发的副作用,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上调导致的血管渗漏风险。

    2025091010515558564


    药代动力学与用药方案

    罗沙司他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约50%,达峰时间2-3小时,半衰期12-15小时,需每日三次给药,剂量根据体重调整(45-60kg患者100mg/次,≥60kg患者120mg/次)。达普司他的生物利用度达65%,达峰时间1-4小时,半衰期18-24小时,支持每日一次给药,初始剂量按血红蛋白水平分层(<9g/dL者4mg/日,9-10g/dL者2mg/日),后续根据疗效动态调整。这种差异使达普司他在用药便利性上更具优势,尤其适合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Ⅲ期临床试验中,罗沙司他治疗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应答率达70%-80%,但高血压(24%)、高钾血症(15%)及血栓事件(9.8/100人年)的发生率较高。达普司他的ASCEND-D研究显示,其维持血红蛋白≥10g/dL的比例与罗沙司他相当,但血栓事件风险降低至0.8%,且未显著增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风险。这得益于其更平缓的EPO生成曲线,避免了血红蛋白的剧烈波动。此外,达普司他对肝功能的影响更小,轻度肝损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而罗沙司他在中度肝损时需减半剂量。

    适应症与用药禁忌

    罗沙司他已在中国获批用于透析及非透析CKD贫血患者,但孕妇、哺乳期女性及儿童禁用。达普司他目前在日本、美国获批用于持续透析≥4个月的成人患者,不适用于需紧急输血或非透析依赖患者,且强效CYP2C8抑制剂(如吉非罗齐)联用属禁忌。两者均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血压及肝功能,但达普司他的监测频率更低(每4周一次稳定后)。

    市场定位与患者选择

    罗沙司他作为全球首个HIF-PH抑制剂,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中国透析市场主导地位,但其每日三次的给药方案及较高的血栓风险限制了部分患者使用。达普司他通过每日一次给药、更低的心血管风险及更宽的肝功能适应范围,为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或肝损患者提供了更优选择。随着达普司他在中国临床试验的推进,未来两者或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共同推动CKD贫血治疗从注射制剂向口服药物的全面转型。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produstat


    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