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感染科新药资讯资讯
HPV感染
细菌感染
麻风
肺结核
巨细胞病毒感染
真菌感染
艾滋病
  • 来那帕韦钠(Sunlenca)是否已经上市?

    来那帕韦钠是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研发的一种长效艾滋病新药。2025 年,其在中国国内的上市申请获得批准,包括来那帕韦钠片、来那帕韦钠注射液。

    来那帕韦钠是全球首款获批的 HIV-1 衣壳抑制剂。它通过直接干扰 HIV 病毒衣壳蛋白的组装与解体过程,阻断病毒复制的核心环节,包括阻断 HIV-1 前病毒 DNA 通过衣壳介导的细胞核摄取、病毒装配和释放、衣壳蛋白亚基的产生以及衣壳核心的形成。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其对现有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为多重耐药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2025092510471989069


    来那帕韦钠用于与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治疗当前方案无法达到病毒学抑制的多重耐药 1 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的成人患者。该药物采用口服片剂与长效注射剂联合的给药方案,初始治疗需口服 300mg 片剂并配合首次皮下注射 463.5mg,后续每 6 个月注射一次,显著提升了患者依从性。此外,来那帕韦钠在预防 HIV 感染方面也展现出优异的效果。不过,它并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患者需持续接受治疗以维持病毒抑制状态。

    当前,来那帕韦钠在国内已推出片剂与注射剂两种剂型,均通过正规渠道获批上市,为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用药选择。不过,该药物尚未被纳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且由于上市时间较短,市场供应相对有限,患者目前较难通过常规渠道便捷购得。

    追溯其海外上市历程,来那帕韦钠于2022年12月获得美国FDA批准,正式进入临床应用。在海外市场中,来那帕韦钠注射剂的规格为每盒含两支1.5毫升装,每支含药量463.5毫克,单盒售价约合人民币10万元;片剂规格则为每盒5片,每片300毫克,售价约5万元。高昂的价格主要源于其创新药物属性及研发成本。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sunlenca.html


    2025-09-25
  • 来那帕韦钠(萨兰卡/Sunlenca)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药物?

    来那帕韦钠,商品名萨兰卡,是一种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创新药物。它主要面向那些已经接受过多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但由于耐药性、不耐受性或安全性问题而治疗失败的多重耐药HIV成人感染者。这个药物为那些现有疗法已难以控制病情的患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是艾滋病治疗领域应对耐药挑战的一项重要突破。

    来那帕韦钠属于一种特殊的抗HIV药物类别,即衣壳抑制剂。这种药物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作用机制与传统的抗HIV药物截然不同。HIV病毒的遗传物质被一个锥形的蛋白质外壳所包裹,这个外壳称为衣壳。来那帕韦钠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将攻击靶点直接对准了衣壳蛋白本身。这种药物的作用机制非常精密且多维度,它能够干扰衣壳蛋白的正常组装和拆卸过程。在病毒感染初期,稳定的衣壳对于保护病毒遗传物质并将其安全运输至细胞核至关重要。来那帕韦钠通过与衣壳蛋白结合,使其过度稳定,从而阻碍其在适当时间和地点解体,这使得病毒的遗传物质无法顺利释放并整合进人类细胞的染色体中,从而有效阻断了病毒复制的最关键一步。

    2025092510481449479


    由于其独特的作用靶点,来那帕韦钠对目前对其他类别药物产生耐药的HIV病毒株仍然保持强大的抑制活性。这为解决临床上面临的复杂耐药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用药方式上,这种药物方案也显示出创新性。它起始治疗时包含负荷剂量,即在前一天接受其他基础治疗后,第二天开始注射来那帕韦钠,并与另一种抗病毒药物联合口服,以快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在完成初始负荷给药后,治疗方案便转入长期维持阶段,仅需每六个月通过皮下注射一次来那帕韦钠,同时每日一次口服配套药物。这种长达半年的注射间隔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

    使用来那帕韦钠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中注射部位反应较为常见,多为轻至中度的疼痛、红肿或硬结,通常可自行缓解。也可能出现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治疗前需要进行耐药检测,以确认病毒对其敏感。总体而言,来那帕韦钠代表了HIV治疗的一个新方向,它不仅为多重耐药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其超长效的给药模式也预示着未来HIV管理可能向着更简化、更自由的方向发展。这个药物的出现标志着艾滋病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武器。随着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来那帕韦钠有望在艾滋病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sunlenca.html


    2025-09-25
  • 来那帕韦钠(Sunlenca)的最新消息和动态

    来那帕韦钠( Sunlenca)是全球首款获批的 HIV-1 衣壳抑制剂,来那帕韦钠是一种与其他药物一起使用的药物,用于治疗患有以下疾病的成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 型 (HIV-1) 感染:过去曾接受过几种抗逆转录病毒(抗 HIV-1)药物治疗,并且感染 HIV-1 病毒,且对多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没有反应,并且目前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均失败。

    2022 年 12 月,来那帕韦钠获得美国 FDA 批准上市。2025 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来那帕韦钠片及来那帕韦钠注射液的上市申请。来那帕韦钠通过直接干扰 HIV 病毒衣壳蛋白的组装与解体过程,阻断病毒复制的核心环节,尤其适用于对现有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患者。

    2025092510462637814


    尽管来那帕韦钠无法彻底治愈艾滋病,但它为艾滋病功能性治愈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其与广谱中和抗体、免疫调节剂等联合使用的探索,正成为清除病毒储存库的研究热点。

    目前来那帕韦钠有片剂和注射剂,这两种剂型都有在国内上市。来那帕韦钠暂时还没有纳入国内的医保报销项目,并且由于上市时间较短,目前较难购买到这种药物。据了解,来那帕韦钠2022年12月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药物,海外上市的来那帕韦钠针剂规格为463.5mg/1.5ml*2支,一盒价格在10万元左右;来那帕韦钠片剂规格为300mg*5片,价格在5万元左右。目前这种药物没有相关仿制版。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sunlenca.html


    2025-09-25
  • 普托马尼与德拉马尼(德尔巴)在药物特性上的区别

    德拉马尼均为硝基咪唑类抗结核药物,但二者在化学结构、作用机制、适应症范围及用药方案上存在显著差异。

    普托马尼作为第三代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其核心机制在于通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脂质合成组分中的甲氧基和酮基分枝菌酸,直接阻断细菌细胞壁构建,同时释放一氧化氮产生呼吸毒性,双重路径实现杀菌效果。该药物对复制期与非复制期结核菌均有效,尤其适用于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及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短程治疗。

    2025092410343954295


    德拉马尼则属于硝基二氢咪唑并噁唑类衍生物,通过特异性抑制甲氧基分枝菌酸及酮基分枝菌酸的合成,破坏细菌细胞壁完整性。其适应症聚焦于成人耐多药肺结核,尤其针对氟喹诺酮类或注射类抗结核药物耐药、广泛耐药结核病等高危群体。该药物需与其他抗结核药联用,推荐剂量为每日两次、每次100毫克,连续服用24周。临床应用中,德拉马尼对肺外结核(如无绝对禁忌证且预期获益大于潜在损伤时)及儿童耐多药结核病(3岁以上)亦表现出治疗价值,但需严格监测QT间期延长等心血管风险。

    从药物特性看,普托马尼以短程、强效、全口服为优势,突破传统长疗程治疗瓶颈;德拉马尼则凭借对细胞壁合成的精准抑制,在复杂耐药结核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二者虽同属硝基咪唑类,但作用靶点与临床定位的差异,为耐药结核病治疗提供了互补选择。

    参考资料:https://www.ema.europa.eu/en/medicines/human/EPAR/deltyba


    2025-09-24
  • 德拉马尼(德尔巴)与贝达喹啉相比哪个更好?

    德拉马尼(德尔巴)与贝达喹啉均为治疗耐药结核病的核心药物,但二者在作用机制、适应症范围、副作用特征及临床应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无法简单判定“哪个更好”,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综合选择。

    从作用机制看,德拉马尼通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甲氧基分枝菌酸及酮基分枝菌酸的合成,破坏细菌防御结构,阻断其生长繁殖;贝达喹啉则直接靶向细菌的ATP合成酶,切断能量供应,导致细菌死亡。这一差异使得德拉马尼对细胞壁合成异常活跃的耐药菌株更具针对性,而贝达喹啉对能量代谢旺盛的结核菌效果更显著。

    在适应症方面,德拉马尼主要适用于对一线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的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尤其当其他药物因耐药性或耐受性无法组成有效方案时,其作为C组推荐药物被纳入联合治疗;贝达喹啉则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的A组核心药物,适用于18岁以上患者,且在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中表现突出。2020年后,贝达喹啉的适用年龄扩展至6岁以上且体重>15kg的儿童,进一步扩大了其临床应用范围。

    2025092410353264358


    副作用特征上,德拉马尼的耐受性相对较好,常见不良反应为轻度头痛、腹痛、失眠及肝功能异常,过敏反应较少见;贝达喹啉则需警惕QT间期延长的风险,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因此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尤其在联合使用其他可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时需谨慎。此外,贝达喹啉还可能导致肝酶升高、关节痛等副作用,但整体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临床应用场景中,德拉马尼因副作用温和,更适用于合并肝功能损伤或对心血管风险敏感的患者;贝达喹啉则凭借其强效抑菌能力,成为MDR-TB及XDR-TB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尤其当治疗周期需缩短至6个月时,其联合利奈唑胺的方案可显著提升治愈率。对于儿童患者,贝达喹啉的适用性使其成为重要选择;而德拉马尼在3岁以上儿童中的使用经验逐渐积累,为低龄患者提供了替代方案。

    实际治疗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的耐药谱、既往治疗史、肝肾功能及合并症等因素综合评估。例如,对氟喹诺酮类或注射类抗结核药物耐药的患者,德拉马尼可增强联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而对多重耐药且预后较差的患者,贝达喹啉的强效抑菌作用可能更关键。此外,药物可及性、价格及患者依从性也是影响选择的重要因素。

    参考资料:https://www.ema.europa.eu/en/medicines/human/EPAR/deltyba


    2025-09-24
  • 德拉马尼(德尔巴)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药物?

    德拉马尼是一种新型硝基二氢咪唑并噁唑类抗结核药物,由日本大冢制药研发,目前已在中国获批上市,主要用于治疗成人耐多药肺结核(MDR-TB)及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其核心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甲氧基分枝菌酸和酮基分枝菌酸的合成,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关键成分形成,从而发挥杀菌作用。这一独特机制使其对传统药物耐药的结核菌株仍保持活性,填补了临床治疗空白。

    作为联合治疗方案的核心组成部分,德拉马尼需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适用于因耐药性或耐受性问题导致常规方案失效的患者。推荐剂量为每日两次、每次100毫克,餐后口服,疗程通常为24周。临床实践表明,其加入优化背景治疗方案后,可显著提升患者痰培养转阴率,长程使用还能降低复发风险和病死率,尤其对肺外结核及潜伏感染以外的活动性结核病例具有重要价值。

    2025092410262487329


    安全性方面,德拉马尼整体耐受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为轻度至中度的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失眠),多数可通过对症处理缓解。但需特别注意其可能引发QT间期延长的心血管风险,尤其在与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药物联用时需加强心电图监测。此外,低白蛋白血症患者(血清白蛋白<2.8g/dL)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谨慎评估获益与风险。

    该药物的问世为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提供了关键武器,其通过靶向细胞壁合成的独特路径,有效克服了传统药物的耐药局限。随着临床应用的积累,德拉马尼在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治疗周期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成为全球结核病防控策略中的重要补充。

    参考资料:https://www.ema.europa.eu/en/medicines/human/EPAR/deltyba


    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