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德拉马尼均为硝基咪唑类抗结核药物,但二者在化学结构、作用机制、适应症范围及用药方案上存在显著差异。
普托马尼作为第三代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其核心机制在于通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脂质合成组分中的甲氧基和酮基分枝菌酸,直接阻断细菌细胞壁构建,同时释放一氧化氮产生呼吸毒性,双重路径实现杀菌效果。该药物对复制期与非复制期结核菌均有效,尤其适用于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及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短程治疗。
德拉马尼则属于硝基二氢咪唑并噁唑类衍生物,通过特异性抑制甲氧基分枝菌酸及酮基分枝菌酸的合成,破坏细菌细胞壁完整性。其适应症聚焦于成人耐多药肺结核,尤其针对氟喹诺酮类或注射类抗结核药物耐药、广泛耐药结核病等高危群体。该药物需与其他抗结核药联用,推荐剂量为每日两次、每次100毫克,连续服用24周。临床应用中,德拉马尼对肺外结核(如无绝对禁忌证且预期获益大于潜在损伤时)及儿童耐多药结核病(3岁以上)亦表现出治疗价值,但需严格监测QT间期延长等心血管风险。
从药物特性看,普托马尼以短程、强效、全口服为优势,突破传统长疗程治疗瓶颈;德拉马尼则凭借对细胞壁合成的精准抑制,在复杂耐药结核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二者虽同属硝基咪唑类,但作用靶点与临床定位的差异,为耐药结核病治疗提供了互补选择。
参考资料:https://www.ema.europa.eu/en/medicines/human/EPAR/delty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