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伯瑞替尼肠溶胶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高选择性c-MET小分子激酶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c-MET受体磷酸化,阻断下游PI3K-AKT、RAS-MAPK等促癌信号通路,实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的作用。其独特的U型结合模式可稳定c-MET激酶自抑制构象,同时肠溶胶囊设计与环丙基修饰增强了药物亲脂性,显著提升血脑屏障渗透能力,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提供关键突破。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伯瑞替尼已建立三重适应症体系。2023年11月,其首次获批用于MET外显子14跳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基于单臂临床试验显示客观缓解率(ORR)达7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14.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突破20.7个月。新增适应症覆盖MET扩增的晚期NSCLC,II期KUNPENG研究证实初治患者ORR达77.1%,经治患者ORR为70.6%,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15.9个月,且脑转移患者ORR高达100%,彻底打破传统治疗对颅内病灶的控制局限。
针对脑胶质瘤,伯瑞替尼于2024年4月获批用于PTPRZ1-MET融合基因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4级)及胶质母细胞瘤。该适应症填补了全球脑胶质瘤MET靶向治疗的空白,临床研究显示其可降低患者48%的死亡风险,尤其对复发难治性病例展现出显著生存获益。
安全性方面,伯瑞替尼整体耐受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为1-2级外周水肿、QT间期延长及肝功能异常,≥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仅30.8%,通过剂量调整或保肝治疗可有效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其血脑屏障穿透特性未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间质性肺疾病发生率低于1%,显著优于同类药物。
在药物设计层面,伯瑞替尼采用二氟取代与环丙基修饰技术,既增强了代谢稳定性,又确保稳态血药浓度波动小于15%,支持每日两次(BID)给药方案以维持持续靶点抑制。目前提供25mg与100mg两种规格,非小细胞肺癌推荐剂量为200mg/次,脑胶质瘤为300mg/次,均需空腹口服。
临床应用中,伯瑞替尼已纳入多项权威指南推荐,并启动针对MET扩增NSCLC一线治疗的IIIb期研究(联合含铂双药化疗)。2024年11月,该药物成功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显著提升患者可及性。从肺癌到脑瘤,伯瑞替尼通过精准阻断MET通路,持续拓展实体瘤治疗边界,为MET基因异常患者提供了靶向治疗方案,标志着我国肿瘤精准医疗迈入新阶段。
参考资料:https://www.asymbi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