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肝胆科新药资讯资讯
肝小静脉闭塞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乙肝
丙肝
  • 奥贝胆酸(Obeticholic)治疗肝脏纤维化的疗效怎么样?

    奥贝胆酸作为法尼醇X受体(FXR)选择性激动剂,在肝脏纤维化治疗领域展现出独特的机制优势与临床潜力。其核心作用通过激活肝脏和小肠中的FXR受体实现,通过抑制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基因表达减少胆汁酸合成,同时促进胆小管膜上胆汁酸转运体(如MRP2)表达以加速胆汁排泄,并抑制回肠胆汁酸结合蛋白(IBABP)表达降低肠道重吸收。这一多靶点调控网络不仅直接降低肝内胆汁酸浓度,减轻其对肝细胞的毒性损伤,还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促纤维化因子表达,减少肝星状细胞活化,从而阻断纤维化进程的关键环节。

    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治疗中,奥贝胆酸已成为二线标准疗法。对于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不佳或不耐受的患者,其单药或联合UDCA治疗可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水平,延缓疾病向肝硬化进展。临床实践中,约47%的患者在12个月治疗期后达到ALP<1.67×ULN且降低≥15%的主要终点,同时肝活检显示纤维化程度改善。其止痒作用亦通过调节血清自体活性物质(如溶血磷脂酸)实现,约50%以上患者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降低,治疗4-8周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相关纤维化,奥贝胆酸通过调节脂质和葡萄糖代谢发挥双重作用。其可减少肝脏脂肪沉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III期REGENERATE研究显示,25mg剂量组患者纤维化改善率较安慰剂组提高12.8%,NASH消退率提升13.6%。尽管对晚期肝硬化效果有限,但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约10%-15%,延缓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其抗纤维化效应与血脂调节需平衡管理——约30%患者出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需联合他汀类药物控制心血管风险。

    2025110410311391353


    特殊人群用药需严格评估。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需密切监测肝功能,起始剂量通常从5mg/日开始,根据耐受性逐步调整至10mg/日。有肝脏疾病史者(如Child-Pugh B/C级肝硬化)禁用,胆道梗阻患者亦属禁忌。肠道疾病史(如炎症性肠病)患者需警惕腹泻等不良反应,必要时联合抗组胺药或胆汁酸结合树脂治疗。

    长期安全性方面,奥贝胆酸总体耐受性良好,但需警惕严重不良反应。约20%-30%患者出现瘙痒,多数通过剂量调整或抗组胺药控制。罕见但需重视的肝功能恶化多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期间需每3个月进行肝脏弹性成像检测,动态评估纤维化逆转情况。2025年老挝获批的仿制药为经济受限患者提供了新选择,但其疗效与安全性仍需在真实世界中进一步验证。

    奥贝胆酸通过多维度调控胆汁酸代谢、炎症反应和纤维化通路,为肝脏纤维化治疗提供了机制创新与临床突破。其疗效在PBC和NASH早期纤维化中已获证实,但需严格遵循适应症并加强长期管理,以实现风险获益平衡。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Obeticholic_acid


    2025-11-04
  • 奥贝胆酸(Obeticholic)进行过哪些临床实验?

    奥贝胆酸作为一种法尼酯X受体(FXR)激动剂,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领域开展了多项关键临床试验,其研发历程与疗效验证紧密关联于全球肝病治疗需求的突破。

    PBC治疗领域,奥贝胆酸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其作为二线疗法的地位。II期临床试验中,165例对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不佳的患者接受奥贝胆酸治疗12周后,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平均下降21%-25%,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下降48%-6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下降21%-35%,显著优于安慰剂组。III期POISE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其疗效:217例PBC患者随机分组后,奥贝胆酸10mg组和5-10mg组在12个月时分别有47%和46%的患者达到ALP<1.67×ULN且降低≥15%的主要终点,而安慰剂组仅为10%。长期随访显示,奥贝胆酸治疗可显著降低总胆红素水平,改善肝脏组织学纤维化,并提高无肝移植生存率。基于这些数据,奥贝胆酸于2016年获得FDA加速批准,成为近20年来首款PBC二线治疗药物。

    2025110410292023862


    NASH治疗领域,奥贝胆酸开展了全球规模最大的III期REGENERATE研究。该研究纳入747例肝纤维化患者,结果显示奥贝胆酸25mg组纤维化改善率较安慰剂组提高18%,但主要终点(死亡/肝移植/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尽管如此,其改善纤维化的潜力仍得到认可,FDA曾授予其突破性疗法认定。然而,后续分析指出奥贝胆酸可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加之长期临床获益不明确,导致其NASH适应症上市申请被拒。

    奥贝胆酸的临床研究不仅验证了其疗效,也揭示了安全性挑战。POISE研究中,23%的患者出现严重瘙痒,需通过抗组胺药或剂量调整缓解。COBALT研究则提示,肝硬化患者使用奥贝胆酸后肝失代偿风险升高。这些发现促使监管机构对奥贝胆酸的使用范围作出严格限制,例如FDA将其黑框警告扩展至所有肝硬化患者,并最终因安全性问题要求其撤市。

    PBC到NASH,奥贝胆酸的临床试验轨迹反映了肝病治疗领域对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探索。其研发经验为后续FXR激动剂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也凸显了慢性肝病治疗中长期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如果患者有关于这种药物的更多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进行了解。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Obeticholic_acid


    2025-11-04
  • 奥贝胆酸(Obeticholic)可以治疗乙肝肝硬化吗?

    奥贝胆酸作为一种法尼酯X受体(FXR)激动剂,其核心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肝脏和小肠中的FXR受体,抑制细胞色素7A1(CYP7A1)基因表达,从而减少胆酸合成、促进胆汁排泄,并降低肝内胆汁酸浓度。这一机制使其在胆汁淤积性肝病和代谢性肝病中展现出显著疗效,但目前并无证据支持其用于乙肝肝硬化的治疗。

    乙肝肝硬化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其病理特征为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假小叶形成,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奥贝胆酸的作用靶点集中在胆汁酸代谢调控,通过减少胆汁酸对肝细胞的毒性损伤来延缓肝纤维化进展,但其机制与乙肝病毒复制、免疫介导的肝细胞损伤无直接关联。现有临床研究显示,奥贝胆酸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可改善肝纤维化指标,但对病毒相关肝病的疗效尚未被证实。

    2025110410303022010


    乙肝肝硬化的治疗需以抗病毒药物为核心,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细胞炎症,同时联合抗纤维化药物延缓疾病进展。奥贝胆酸虽能调节胆汁酸代谢,但无法针对乙肝病毒的生命周期进行干预,亦不能改善病毒导致的免疫损伤。此外,奥贝胆酸可能引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需谨慎评估心血管风险及药物耐受性。

    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批准奥贝胆酸用于乙肝肝硬化的治疗,其适应症仍局限于PBC和NASH等特定肝病。乙肝肝硬化患者应遵循指南推荐,优先选择核苷(酸)类似物或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并结合肝纤维化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联用抗纤维化药物。奥贝胆酸作为胆汁酸代谢调节剂,在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缺乏理论依据和临床证据支持,暂不推荐使用。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Obeticholic_acid


    2025-11-04
  • 奥贝胆酸(Obeticholic)的正确服用方法是什么?

    奥贝胆酸是一种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药物,其正确服用方法需严格遵循医嘱,以确保疗效并降低潜在风险。通常情况下,成人患者起始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5毫克,建议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服用,例如晚餐时或睡前,以减少胃肠道不适并帮助养成规律用药习惯。若服用三个月后,患者的碱性磷酸酶(ALP)或总胆红素水平未明显降低,且身体耐受性良好,医生可能会将剂量调整至每日一次,每次10毫克,但最大日剂量不得超过10毫克。

    2025102911122407460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必须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提前停药,除非得到医生的明确指导。其次,若漏服一次,应在下次正常用药时间服用下一剂,切勿补服双倍剂量,以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此外,奥贝胆酸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因此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及补充剂。

    用药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便医生及时评估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需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严重瘙痒、疲劳、腹痛、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联系医生。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及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奥贝胆酸可能不适用,用药前需详细告知医生个人健康状况及病史。

    饮食与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患者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限制饮酒,以辅助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Obeticholic_acid


    2025-10-29
  • 奥贝胆酸(Obeticholic)片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奥贝胆酸作为一种法尼醇X受体(FXR)激动剂,在肝胆疾病治疗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其核心作用机制在于通过激活FXR受体,调控胆汁酸代谢、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进程,从而改善肝脏功能并延缓疾病进展。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慢性肝病的重要治疗选择。

    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治疗中,奥贝胆酸通过抑制胆汁酸合成并促进其排泄,有效降低肝脏内胆汁酸浓度,减轻对肝细胞的毒性损伤。临床实践表明,对于熊去氧胆酸治疗反应不佳或不耐受的PBC患者,奥贝胆酸单药或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指标,如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水平,同时缓解疲劳、瘙痒等典型症状。这种治疗作用不仅延缓了肝硬化进程,还降低了肝移植需求,为患者提供了更持久的生存获益。

    2025102911111009025


    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奥贝胆酸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和葡萄糖代谢,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并抑制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涉及抑制促纤维化因子表达,从而减轻肝星状细胞活化,延缓肝纤维化发展。对于存在代谢综合征相关脂肪肝的患者,奥贝胆酸可改善肝脏组织学特征,降低疾病向肝硬化或肝癌转化的风险。这种双重调节作用使其在NASH治疗中具有潜在优势,尤其适用于伴有胰岛素抵抗或高脂血症的患者群体。

    在胆汁淤积性疾病治疗中,奥贝胆酸通过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有效缓解胆汁淤积引起的恶心、腹胀等症状。对于胆石症患者,其降低胆汁中胆固醇浓度的特性可预防新发结石形成,辅助溶解已存在结石。此外,奥贝胆酸对脂肪泻的治疗作用源于其促进胆盐合成、刺激胰酶分泌的功能,有助于改善脂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

    特殊人群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孕妇禁用奥贝胆酸,因其可能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发育;哺乳期妇女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避免药物经乳汁分泌。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及不良反应,必要时调整剂量。对于有肝脏疾病史或肠道疾病史的患者,用药前需全面评估病情,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纤维化标志物,确保用药安全。

    奥贝胆酸的临床应用需平衡疗效与安全性。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乏力、腹痛等,多数症状可通过剂量调整或对症处理缓解。用药期间应避免与熊去氧胆酸过量联用,防止胆汁酸过度排泄引发肝功能异常。患者需定期进行肝功能、血脂及凝血功能检查,医生根据检测结果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作为肝胆疾病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奥贝胆酸通过多靶点调控机制,为慢性肝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其临床应用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以实现疗效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平衡。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Obeticholic_acid


    2025-10-29
  • 奥贝胆酸(Obeticholic)可能会引发哪些副作用?

    奥贝胆酸作为一种法尼醇X受体(FXR)激动剂,在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肝病时,虽能显著改善肝功能指标,但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其常见副作用以皮肤瘙痒最为突出,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性瘙痒、眼睛瘙痒、肛门瘙痒、外阴阴道瘙痒等,部分患者还会伴随皮疹、荨麻疹等皮肤反应,这些症状通常在治疗初期出现,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调整剂量或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

    消化系统不适也是奥贝胆酸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患者可能经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这些反应多与药物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有关,通常在治疗适应期后逐渐减轻,但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评估。

    2025102911115639085


    奥贝胆酸还可能影响胆汁代谢,增加胆石形成的风险。由于药物调节胆汁酸合成和分泌,可能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进而促进结石形成。患者若出现右上腹疼痛、黄疸或发热等胆石症相关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

    肝功能异常是奥贝胆酸治疗中需密切监测的严重副作用。尽管药物旨在改善肝功能,但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胆红素水平异常,甚至肝功能衰竭。因此,治疗期间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此外,奥贝胆酸可能影响脂质代谢,导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长期使用还可能引发体重增加、疲劳、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患者在使用奥贝胆酸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期监测肝功能、血脂及胆石相关症状,并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平衡疗效与安全性。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Obeticholic_acid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