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血液科新药资讯资讯
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瘤
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肾肺功能失调
骨髓纤维化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输血性铁过载
贫血
  • 伊马替尼服用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有哪些

    伊马替尼(Imatinib),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Ph+ CML)和 KIT(CD117)阳性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

    对于 Ph+ CML 患者,伊马替尼能精准地抑制相关异常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癌细胞增殖信号传导,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大量临床数据表明,许多患者在服用后,病情得到显著缓解,生存期得以延长,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针对 KIT(CD117)阳性的 GIST 患者,伊马替尼同样展现出良好疗效,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部分患者肿瘤明显缩小。在用法上,针对 CML 和 GIST,起始剂量通常都是 400mg,每日一次,并且均可与食物同服,方便患者用药。

    2025042911272714437

    然而,伊马替尼在发挥强大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较为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水肿,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眼睑等部位的水肿。这主要是药物影响了体内的水分代谢平衡。应对水肿,患者可适当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同时控制盐分摄入。若水肿严重,需告知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剂量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还有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这是因为药物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为缓解此类不适,患者在服药时尽量保持饮食清淡、规律,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保护胃黏膜、调节胃肠道功能的药物。

    另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疲劳感。这会影响日常活动,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等,增强体质。同时,定期复查血常规等指标,因为伊马替尼还可能影响血液系统,导致血细胞减少等情况,医生可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脱发也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之一,虽不影响身体健康,但会对患者心理产生影响。患者可通过佩戴帽子、假发等方式应对。

    总体而言,伊马替尼疗效显著,虽有副作用,但通过合理应对,多数患者能够耐受,持续接受治疗,受益于药物带来的治疗效果。

     

    参考资料:https://www.gleevec.com/

    2025-04-29
  • 伊马替尼药物究竟属于哪一类型的药品

    伊马替尼(Imatinib),商品名格列卫,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类药物通过特异性抑制某些异常激活的酪氨酸激酶,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信号,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伊马替尼的研发代表了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开创了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并显著提高了某些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从作用机制来看,伊马替尼主要针对特定的异常激酶发挥作用。在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Ph+ CML)中,该药物抑制BCR-ABL融合蛋白的活性,这种蛋白是由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的异常激酶,能够持续刺激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而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伊马替尼则主要抑制KIT(CD117)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因为大多数GIST患者的肿瘤细胞依赖KIT基因突变驱动的异常信号传导。由于伊马替尼能够精准作用于这些关键靶点,因此被归类为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

    2025042911160499586

    在临床应用上,伊马替尼的适应症主要包括Ph+ CML的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以及KIT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GIST。其标准剂量通常为400mg每日一次,可随餐服用以提高耐受性。对于某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如CML急变期或特定基因突变类型的GIST,剂量可能会调整至更高水平。相比传统化疗药物,伊马替尼的靶向性更强,因此副作用相对较轻,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水肿、恶心、肌肉疼痛和血细胞减少等,但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

    伊马替尼的成功不仅改变了CML和GIST的治疗模式,还推动了更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发,如达沙替尼、尼洛替尼等后续药物。它的出现证明,针对特定分子异常的精准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因此,伊马替尼不仅是肿瘤靶向治疗的代表性药物,也是现代癌症治疗从“广谱杀伤”转向“精准打击”的重要里程碑。

     

    参考资料:https://www.gleevec.com/

    2025-04-29
  • 艾伏尼布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消息有哪些?

    艾伏尼布,作为一种创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针对的是携带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的癌症。这种药物通过抑制IDH1基因突变导致的异常代谢酶活性,减少致癌代谢物2-羟戊二酸(2-HG)的积累,从而在分子层面上对癌症进行干预和治疗。

    在最新的研究进展中,艾伏尼布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首先,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领域,艾伏尼布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携带IDH1突变的成人复发或难治性AML患者,并且在新诊断的因合并症无法接受强化化疗的IDH1突变AML患者中,与阿扎胞苷联合使用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此外,艾伏尼布还被探索用于AML患者的一线治疗,与阿扎胞苷联合的III期AGILE-EA试验显示,总生存期显著延长。

    2025042910450946293

    除了AML,艾伏尼布在胆管癌和胶质瘤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在胆管癌方面,艾伏尼布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携带IDH1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患者,成为全球首个针对胆管癌的IDH1靶向药。全球III期ClarIDHy试验的数据进一步确认了艾伏尼布在胆管癌患者中的生存获益。此外,艾伏尼布还在探索与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联合用药的可能性,以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在胶质瘤领域,虽然艾伏尼布尚未获得正式批准,但其在IDH1突变型高级别胶质瘤中的疗效已得到初步验证。全球II期IGF-001试验的数据显示,艾伏尼布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此外,艾伏尼布还在探索与放疗、化疗等联合使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艾伏尼布作为一种针对IDH1突变癌症的靶向治疗药物,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均展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潜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拓展,艾伏尼布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和生存机会。

    参考链接:https://www.tibsovo.com/


    2025-04-29
  • 伊马替尼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伊马替尼(Imatinib)是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靶向治疗药物,自问世以来,显著改善了多种恶性疾病的临床结局,尤其是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Ph+ CML)和KIT阳性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

    从适应症来看,伊马替尼主要针对两类疾病。首先是Ph+ CML,这类白血病患者因9号与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导致酪氨酸激酶持续激活,引发白细胞异常增殖。其次是KIT(CD117)阳性的GIST,这类肿瘤由KIT基因突变驱动的间质细胞恶性转化所致。伊马替尼通过特异性抑制上述异常激酶的活性,精准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信号通路。

    2025042910351912547

    在作用机制层面,伊马替尼属于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能与BCR-ABL融合蛋白、KIT受体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的ATP结合位点竞争性结合,从而阻断激酶的自磷酸化过程。这一作用使得下游信号通路(如RAS-MAPK、PI3K-AKT等)无法激活,最终导致肿瘤细胞周期停滞、凋亡增加以及血管生成受抑制。值得注意的是,伊马替尼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这得益于其对突变激酶的高选择性,而非广泛抑制所有细胞增殖。

    临床研究表明,伊马替尼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化疗。在Ph+ CML慢性期患者中,约98%的患者可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5年生存率从化疗时代的30%提升至89%。对于晚期GIST患者,伊马替尼可使中位生存期从12-19个月延长至57个月以上。此外,该药物还可用于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部分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的治疗,进一步拓展了其临床应用范围。

    尽管疗效显著,伊马替尼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轻度水肿、恶心、肌肉骨骼疼痛及皮疹,这些症状通常可通过调整剂量或对症处理得到控制。约10%-20%的患者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贫血等骨髓抑制现象,需定期监测血常规。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肝毒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胃肠道穿孔,这类情况需立即停药并采取支持治疗。总体而言,多数患者对伊马替尼耐受性良好,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数据也较为可靠。

    作为首个成功上市的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不仅改写了CML和GIST的治疗标准,更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了范式。其作用机制的高度特异性与临床疗效的突破性进展,使得该药物成为现代医学转化研究的典范。随着后续研究的深入,伊马替尼的适应症范围及联合用药方案仍在持续优化中。

     

    参考资料:https://www.gleevec.com/

    2025-04-29
  • 艾伏尼布与沃拉西德尼vorasidenib抑制剂的价格对比如何?

    艾伏尼布Ivosidenib,商品名拓舒沃®)与沃拉西德尼(Vorasidenib,商品名Voranigo)是两种针对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癌症的靶向治疗药物,它们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了独特的治疗潜力和价值。

    艾伏尼布是中国首个获批的针对IDH1突变癌症的强效口服靶向抑制剂。由Agios Pharmaceuticals公司开发,并在2020年由基石药业获得在大中华区及新加坡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授权。2022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艾伏尼布上市,用于治疗携带IDH1易感突变的成人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患者。此外,艾伏尼布在美国也获得了FDA的批准,用于治疗携带IDH1突变的多种适应症,包括成人复发或难治性AML、新诊断的AML以及与阿扎胞苷联合治疗等,以及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携带IDH1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成年患者。

    2025042910221096210

    沃拉西德尼则是一种针对IDH1和IDH2突变的双重抑制剂,具有脑渗透性与选择性。它由施维雅制药公司研发,主要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患有2级星形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瘤的成人和儿童患者,这些患者在手术后被检测出存在易感IDH1或IDH2突变。沃拉西德尼的设计初衷是穿透血脑屏障,有效对抗脑瘤。在临床试验中,沃拉西德尼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能够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两种药物均通过抑制突变的IDH酶活性来发挥治疗作用,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然而,它们在适应症、用药方案以及副作用等方面存在差异。艾伏尼布主要针对IDH1突变癌症,而沃拉西德尼则同时针对IDH1和IDH2突变癌症。在用药方案上,两种药物均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副作用方面,两种药物均可能引起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如疲劳、恶心、腹泻等,但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管理。

    艾伏尼布目前已经在国内上市,但是并没有纳入医保,价格高达三四万左右,具体价格请咨询当地医院药房。国外比较便宜的主要是老挝仿制药,价格在三四千左右,比国内便宜很多,且药物成分基本一致。目前沃拉西德尼还没有在国内上市,国内患者暂时没有办法直接从国内获得。据了解,海外有沃拉西德尼原研版和仿制版上市,海外上市的原研版价格在38万左右,而仿制版性价比相对较高,价格仅需7600元左右。如果患者有这两种药物方面的需要,请咨询药纷享医学顾问进行了解。

    总的来说,艾伏尼布与沃拉西德尼为IDH突变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参考链接:https://www.tibsovo.com/


    2025-04-29
  • 长期服用艾伏尼布三年未愈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艾伏尼布是一种针对IDH1基因突变癌症的强效口服靶向抑制剂,适用于治疗携带IDH1易感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人患者,以及部分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患者。其通过抑制突变型IDH1酶活性,降低致癌代谢物2-羟基戊二酸(2-HG)水平,促进白血病细胞正常分化,从而延缓肿瘤进展。然而,部分患者长期服用艾伏尼布三年后仍未能达到理想疗效,其背后存在多重复杂因素。

    从肿瘤生物学特性来看,耐药性是主要瓶颈。IDH1突变肿瘤细胞可能通过基因二次突变改变药物结合位点,或激活FLT3、RAS等替代信号通路,绕过艾伏尼布的抑制作用。此外,肿瘤异质性导致部分癌细胞对药物不敏感,这些耐药克隆持续增殖会抵消整体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若未定期进行基因检测监测突变状态,难以及时发现耐药克隆的富集。

    2025042910070245238

    患者个体差异对疗效影响显著。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患者无法有效清除残留癌细胞,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可能干扰药物代谢,而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会进一步削弱机体对治疗的响应能力。肝脏或肾脏功能不全者因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可能影响艾伏尼布的血药浓度和作用时间。

    治疗方案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单药治疗难以完全抑制肿瘤的多通路逃逸机制,联合治疗策略尚未全面普及。若未定期通过骨髓穿刺、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进展,可能错过调整治疗方案的时机。此外,患者依从性不足、药物剂量未根据个体情况优化等因素,均会导致疗效衰减。

    临床研究显示,部分患者需通过更换治疗方案(如联合化疗、其他靶向药物)或参与新型临床试验才能突破治疗瓶颈。这提示对长期治疗未愈的患者,需进行基因组学、免疫微环境等多维度评估,制定个体化联合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支持治疗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参考链接:https://www.tibsovo.com/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