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医药资讯

消化科新药资讯资讯
肥胖
便秘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糜烂性食管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食管反流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 阿考替胺片(Acotiamide)的详细说明书内容

    阿考替胺是一种新型选择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在日本已获批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餐后饱胀、上腹部胀气和早饱等症状。该药物通过增加胃肠道中的乙酰胆碱浓度,调节胃肠蠕动活动,增强胃排空能力和胆囊收缩功能,从而改善消化功能。其作用机制主要基于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可逆抑制,同时部分增强乙酰胆碱的释放,提升胃肠道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最终实现胃肠动力的调节。

    在适应症方面,阿考替胺片明确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尤其适用于存在胃排空障碍或胃肠道运动功能异常的病例。临床研究表明,该药物可显著缓解早饱、腹胀、恶心等典型症状,并改善胃窦蠕动协调性,对胃排空延迟具有明确疗效。此外,部分研究提示其对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症状及肠易激综合征可能存在辅助治疗价值,但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2025092410181614614


    用法用量方面,标准治疗方案为口服给药,成人常规剂量为每次100毫克(一片),每日三次,需在餐前30分钟整片吞服,不可嚼碎或压碎,建议用温水送服。治疗周期通常不超过1个月,若连续用药4周后症状无改善,应立即停药并排查器质性疾病可能,必要时结合上消化道内镜及其他辅助检查。即使症状持续好转,也需定期评估停药必要性,避免长期无监督使用。特殊人群如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及儿童使用前须经严格风险评估。

    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常见包括头痛、腹胀、恶心、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以及转氨酶升高、血中泌乳素增高等实验室指标异常。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发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若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持续腹痛,应立即停药并就医。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阿考替胺片与抗胆碱能药物合用可能降低疗效,与胆碱能药物联用则可能增强胆碱能作用,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作为日本泽利亚制药公司研发的创新药物,阿考替胺片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其通过多靶点调节胃肠动力,在改善症状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但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定期复诊评估疗效与安全性,确保治疗获益最大化。

    参考资料:https://www.rad-ar.or.jp/siori/english/search/result?n=33322


    2025-09-24
  • 阿考替胺片(Acotiamide)与莫沙必利在药物特性上的对比

    阿考替胺与莫沙必利作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物,在药物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阿考替胺片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加胃肠道乙酰胆碱浓度,从而增强胃窦蠕动和胃排空能力。其作用机制具有双重性:既可逆性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又能部分增强乙酰胆碱释放,同时通过调节脑肠轴中枢和外周活动改善消化功能。临床研究显示,该药物对餐后饱胀、上腹胀和早饱等症状的缓解率较高,且长期服用安全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仅为轻度头痛、恶心等,无心脏毒性或QT间期延长风险。

    2025092410202946123


    莫沙必利则属于高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刺激胃肠道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增强全消化道蠕动。其作用范围覆盖胃、小肠至结肠,适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及糖尿病性胃轻瘫等多种疾病。与阿考替胺片不同,莫沙必利不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而是直接通过受体激动发挥促动力效应。该药物代谢稳定,主要经肝脏CYP3A4酶代谢,半衰期较短,需每日三次给药。尽管其心脏安全性优于传统促动力药,但个别案例仍报告QT间期延长现象,需警惕与延长QT间期药物联用的风险。

    在适应症方面,阿考替胺片专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核心症状改善,尤其对胃排空延迟患者疗效显著;莫沙必利则凭借其全消化道促动力特性,应用范围更广,涵盖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等动力障碍性疾病。用药监测上,阿考替胺片无需常规心电图监测,而莫沙必利在特定人群中需定期评估心脏功能。两者均为餐前给药,但阿考替胺片强调整片吞服以维持缓释特性,莫沙必利则无特殊剂型要求。

    参考资料:https://www.rad-ar.or.jp/siori/english/search/result?n=33322


    2025-09-24
  • 2025年阿考替胺片(Acotiamide)的最新消息动态

    2025年,阿考替胺Acotiamide)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促动力药物,其市场动态、临床研究进展及产业布局优化成为行业关注焦点。该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加胃肠道乙酰胆碱浓度,从而改善胃肠蠕动和胃排空能力,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2025年,阿考替胺片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化,多项长期随访研究显示,该药物在改善餐后饱胀、上腹胀和早饱等症状方面效果显著,且停药后症状改善效果仍可维持。此外,阿考替胺片还展现出良好的代谢安全性特征,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未发现显著相互作用,进一步拓宽了其临床应用范围。

    2025092410150673656


    值得注意的是,阿考替胺片的作用机制不仅限于胃肠道,还能通过调节脑肠轴中枢和外周活动,间接对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一定作用。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其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在产业布局方面,阿考替胺片的生产与研发呈现全球化趋势。缓释制剂、复方组合等新型给药方式的研发,也为阿考替胺片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新动力。例如,缓释制剂可延长疗效,复方组合(如与PPIs联用)可拓展适应症,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此外,新兴市场的医疗可及性提升,也为阿考替胺片的市场增长提供了新机遇。然而,监管趋严可能延缓仿制药上市节奏,企业需加强合规管理,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

    参考资料:https://www.rad-ar.or.jp/siori/english/search/result?n=33322


    2025-09-24
  • 一旦开始使用伊曲莫德(Etrasimod)-Velsipity就不能停药吗?

    伊曲莫德是一种口服的高选择性鞘氨醇-1-磷酸(S1P)受体调节剂,专为成人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设计。该药物通过与S1P受体1、4和5结合,调节淋巴细胞迁移,减少肠道炎症浸润,从而显著改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助力患者实现并维持临床缓解。

    关于伊曲莫德是否需长期使用、能否停药的问题,需结合疾病特性与药物机制综合判断。溃疡性结肠炎作为慢性复发性疾病,其病程常伴随反复发作,需通过长期管理控制炎症、预防复发。伊曲莫德作为靶向免疫调节药物,通过可逆性隔离淋巴细胞降低肠道炎症,但停药后淋巴细胞计数通常在4-5周内恢复至正常范围,这可能导致免疫系统重新激活,增加疾病复发风险。

    2025092311011673262


    临床决策中,医生会严格评估患者病情稳定性、黏膜愈合程度及药物副作用。若患者达到深度缓解,且无活动性感染、肝损伤等禁忌证,医生可能建议逐步减量或尝试停药,但需通过内镜复查、粪便钙卫蛋白检测等手段密切监测病情。若停药后出现症状复发,需立即重启治疗。

    需特别强调的是,患者切勿自行停药。突然停药可能引发淋巴细胞快速回流至肠道,导致炎症反跳,甚至诱发严重并发症。此外,伊曲莫德停药后5周内患者免疫力仍处较低水平,需避免接种减毒活疫苗、接触传染病患者,并定期监测血常规及感染指标。

    伊曲莫德的治疗周期需由医生根据个体化评估制定,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诊调整方案。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mtm/etrasimod.html


    2025-09-23
  • 伊曲莫德(Etrasimod)-Velsipity是进口药物吗?

    伊曲莫德暂时没有在国内上市,所以它是一种海外药物。伊曲莫德是一款每日一次口服的高选择性鞘氨醇-1-磷酸(S1P)受体调节剂,专为成人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设计。该药物通过与S1P受体1、4和5结合,精准调节淋巴细胞迁移,阻止其离开淋巴结进入肠道,从而减少外周血中加剧炎症的淋巴细胞数量,从根源上抑制肠道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减轻黏膜损伤。

    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治疗选择,伊曲莫德的临床价值已获全球权威认可。其全球III期研究数据显示,治疗12周时,27%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52周时黏膜愈合率提升至52%,黏膜完全正常化率达46%,且66.7%的应答患者维持缓解至第52周。起效迅速是其核心优势之一,部分患者2日内即可观察到症状改善,3日腹泻缓解,11日整体症状缓解,15日便血显著减轻。

    2025092311015487564


    安全性方面,伊曲莫德长期随访数据显示,严重感染和带状疱疹感染频率较低,恶性肿瘤报告罕见。其禁忌症包括近期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血管疾病,治疗前需通过心电图、肝功能、眼科等全面评估。

    目前,伊曲莫德已在美国等地获批上市,美国FDA于2023年10月批准上市。国内未上市,未纳入医保。国外原研药的版本有欧版、美版,每盒售价可能在一至三万人民币不等,暂时没有上市的伊曲莫德仿制药。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mtm/etrasimod.html


    2025-09-23
  • 伊曲莫德(Etrasimod)-Velsipity是否已在中国上市?

    伊曲莫德是一种口服的选择性鞘氨醇 1 - 磷酸受体(S1PR)调节剂,主要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和中度至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CD),这两种均为常见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常面临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反复的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其作用机制围绕调节免疫细胞迁移展开:正常情况下,免疫细胞需通过 S1PR 介导从淋巴组织迁移至炎症部位,参与炎症反应。伊曲莫德可选择性结合 S1PR 的特定亚型(如 S1P1、S1P4、S1P5),通过调控受体活性,减少外周血中致病性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向肠道炎症区域的迁移与聚集,同时不显著影响免疫细胞在淋巴组织内的正常功能,从而在减轻肠道黏膜炎症反应的同时,降低对整体免疫系统的过度抑制,减少感染等风险。

    2025092310595493348


    在临床应用中,伊曲莫德具有口服便捷的优势,患者依从性较高,适用于对传统治疗(如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或生物制剂应答不佳、不耐受或不适合使用的患者,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用药期间需注意,有活动性感染(如严重细菌、病毒感染)的患者需先控制感染再用药;有心力衰竭、严重肝损伤病史的患者需在医生严密评估后谨慎使用。部分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头痛、恶心、疲劳等轻度不良反应,多可耐受,若出现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作为处方药物,其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目前伊曲莫德还没有在国内上市,当然也没纳入医保报销项目。国外原研药的版本有欧版、美版,每盒售价可能在一至三万人民币不等,暂时没有上市的伊曲莫德仿制药。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mtm/etrasimod.html


    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