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仑伐替尼是一种口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精准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关键靶点,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信号,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适应症涵盖多种实体瘤,具体用法用量需根据适应症、体重及联合治疗方案调整。
适应症与用药方案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适用于局部复发或转移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推荐单药治疗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24mg,需持续用药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
肝细胞癌(HCC):作为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药物,剂量需根据体重调整。体重≥60kg的患者每日一次,每次12mg(3粒4mg胶囊);体重<60kg的患者每日一次,每次8mg(2粒4mg胶囊)。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中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使用。
肾细胞癌(RCC):
与帕博利珠单抗联用时,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20mg,联合帕博利珠单抗200mg静脉输注(每3周一次),用于晚期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
与依维莫司联用时,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18mg,联合依维莫司5mg口服(每日一次),适用于接受过一次抗血管生成治疗后的晚期患者。
子宫内膜癌(EC):与帕博利珠单抗联用时,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20mg,联合帕博利珠单抗200mg静脉输注(每3周一次),适用于非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晚期患者,且需满足既往全身治疗失败且不适合根治性手术或放疗的条件。
![20210627_140846_180314_thuoc-lenvima.max-1800x1800 [最大宽度 320 最大高度 240] 2025111311300585341](/upload/ueditor/image/20251113/2025111311300585341.jpg)
用药方法与注意事项
给药方式:仑伐替尼为口服胶囊,可空腹或与食物同服。若吞咽困难,可将胶囊与一汤匙水或苹果汁混合,形成混悬剂后服用。具体操作为:将胶囊置于液体中静置10分钟,搅拌3分钟使胶囊壳溶解,饮用后用相同量液体冲洗容器并服下。
漏服处理:若漏服且距离下次用药时间不足12小时,无需补服,按常规时间继续用药即可。
剂量调整: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压、蛋白尿、肝肾功能及心脏功能。出现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如高血压、蛋白尿、肾衰竭)时,需暂停用药直至症状缓解至0-1级或基线水平,之后可恢复用药但需减量。减量规则为每次减少4mg,最低剂量为隔日4mg;若仍不耐受,则永久停药。
特殊人群:
老年人(≥75岁)无需调整起始剂量,但需注意耐受性可能降低。
轻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 A)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中重度患者慎用。
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中重度患者需谨慎使用。
儿童、哺乳期妇女及对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
联合用药的协同机制
仑伐替尼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联用时,可通过抑制VEGF降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因子,同时改善T细胞浸润,增强免疫治疗疗效。与依维莫司联用时,可通过双重阻断mTOR通路和血管生成信号,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
安全性管理
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尿蛋白、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疲乏、腹泻、蛋白尿及手足综合征。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需及时调整剂量或暂停治疗。例如,3级高血压需暂停用药并启动降压治疗,4级高血压则需永久停药。
仑伐替尼的用药方案需严格遵循医嘱,根据适应症、体重及联合治疗需求个性化调整。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资料:https://www.lenvim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