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索拉非尼是一种口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通过双重途径精准打击肿瘤生长与扩散,为晚期实体瘤治疗提供了关键策略。该药物的核心机制可概括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阻断肿瘤血管生成两大维度,同时兼具免疫微环境调控的潜在效应。
在抑制肿瘤增殖方面,索拉非尼靶向RAF/MEK/ERK信号通路,该通路是细胞增殖的核心调控网络。通过抑制RAF激酶(包括野生型及突变型BRAF V600E),索拉非尼可阻断下游MEK和ERK的磷酸化,从而中断细胞周期进程,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一机制对依赖RAF信号通路的肿瘤细胞(如肾细胞癌、肝细胞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此外,索拉非尼还可抑制FLT3、c-Kit等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进一步切断肿瘤细胞的增殖信号。

在抗血管生成领域,索拉非尼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2/3)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β)的活性,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环节。VEGFR是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核心驱动因子,而PDGFR则参与血管周细胞招募与血管稳定。索拉非尼对这两类受体的抑制可减少肿瘤血供,导致肿瘤组织缺氧和营养匮乏,最终抑制肿瘤生长并限制其转移能力。
临床前研究还提示,索拉非尼可能通过降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增强CD8+ T细胞浸润,从而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这种“双管齐下”的机制使其在高度异质性的实体瘤中展现广谱活性,成为晚期肝细胞癌、肾细胞癌及放射性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的标准治疗药物之一。其口服给药方式与25-48小时的半衰期,进一步支持了其在临床中的持续应用。
参考资料:https://www.nexava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