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厄达替尼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FGFR靶向药物,其核心适应症聚焦于携带FGFR基因变异的尿路上皮癌,但需明确其作用机制与NTRK基因融合肿瘤存在本质差异。目前,厄达替尼的适应症范围严格限定于FGFR通路异常的肿瘤类型,尚未被批准用于治疗存在NTRK基因融合的肿瘤。以下从药物机制、适应症边界及临床实践角度展开分析。
厄达替尼是一种口服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FGFR1-4的活性,阻断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所需的信号传导通路。其作用靶点集中于FGFR家族成员,尤其对FGFR2/3基因突变或融合的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疗效。而NTRK基因融合(包括NTRK1、NTRK2、NTRK3)会形成异常的TRK融合蛋白,驱动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与FGFR通路无关。因此,从分子层面看,厄达替尼对NTRK融合肿瘤缺乏直接作用。

厄达替尼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为:携带易感型FGFR3基因变异,且既往接受至少一线含抗PD-1或抗PD-L1治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手术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成人患者。这一适应症的确定基于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对FGFR3突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32%-4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至5.5个月。然而,目前尚无公开的临床研究或案例支持厄达替尼对NTRK融合肿瘤(如婴儿纤维肉瘤、分泌性乳腺癌、先天性肾癌等)具有疗效。
对于存在NTRK基因融合的肿瘤,临床已批准两款靶向药物:拉罗替尼和恩曲替尼。这两款药物通过抑制TRK融合蛋白的活性,阻断下游信号通路,对NTRK融合阳性的实体瘤(包括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肉瘤等)展现出显著疗效。例如,拉罗替尼在NTRK融合阳性唾液腺癌患者中的客观缓解率达92%,恩曲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客观缓解率达57%。这些数据表明,NTRK融合肿瘤的治疗需依赖针对TRK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而非FGFR抑制剂。
在临床实践中,肿瘤患者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驱动基因变异类型。若检测发现NTRK基因融合,应优先选择拉罗替尼或恩曲替尼等已获批药物;若检测为FGFR3基因变异,且符合厄达替尼的适应症条件(如尿路上皮癌、既往接受PD-1/PD-L1治疗失败),则可考虑厄达替尼治疗。需强调的是,厄达替尼的使用需严格遵循说明书,避免超适应症用药,以确保患者安全与疗效。
参考链接:https://www.balvers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