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伊布替尼是一种口服的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属于靶向治疗药物,通过阻断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中的BTK激酶活性,抑制恶性B细胞的增殖、迁移与存活,从而控制肿瘤生长。该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套细胞淋巴瘤(MC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治疗,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
![140-CapsuleBoxBottle_JANS_A049368_4C-1-opt-1080 [最大宽度 320 最大高度 240] 2025101710132410127](/upload/ueditor/image/20251017/2025101710132410127.jpg)
在用法方面,伊布替尼需严格遵循口服给药方式,每日一次,建议固定时间服用以维持稳定血药浓度。胶囊应整粒吞服,不可打开、破碎或咀嚼,同时需用一杯水送服,避免与葡萄柚汁、咖啡或橙汁同服,以防影响药物代谢。对于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推荐剂量为每日560毫克(4粒140毫克胶囊),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及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的推荐剂量为每日420毫克(3粒140毫克胶囊),同样持续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耐受。若伊布替尼与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CLL/SLL,推荐剂量仍为每日420毫克,给药周期为6个周期(每周期28天)。对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推荐剂量为每日420毫克,直至疾病进展、恶性肿瘤复发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剂量调整需根据患者耐受性及毒性反应进行。若出现≥3级非血液学毒性、≥3级伴感染或发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4级血液学毒性,应暂停用药,待毒性症状消退至1级或基线水平后,以起始剂量重新开始治疗。若毒性再次发生,剂量需减少140毫克,必要时可进一步减量。若两次减量后毒性仍持续或复发,则应停用药物。此外,伊布替尼与中效或强效CYP3A抑制剂联用时,需调整剂量。若必须使用中效CYP3A抑制剂,应将伊布替尼剂量减至140毫克;短期使用强效CYP3A抑制剂时,建议中断伊布替尼治疗,直至不再需要使用CYP3A抑制剂。肝损伤患者也需调整剂量,轻度肝损伤患者推荐剂量为每日140毫克,中度或重度肝损伤患者应避免使用。
用药过程中,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以及时发现感染、出血、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若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https://www.imbruvi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