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尼达尼布是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发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活性成分为乙磺酸尼达尼布。该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活性,阻断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转化关键信号通路,兼具抗纤维化和抗炎双重作用。
适应症
尼达尼布在中国获批三项适应症:
用于治疗成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延缓肺功能下降并降低急性加重风险;
用于治疗具有进行性表型的慢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PF-ILD),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减缓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SSc-ILD)成年患者的肺功能下降速度,为硬皮病肺纤维化患者提供治疗选择。
用法用量
推荐剂量为每日两次,每次150毫克(150mg/次,bid),间隔约12小时,与食物同服以减少胃肠道刺激。胶囊需整粒吞服,不可咀嚼或碾碎,若接触胶囊内容物需立即洗手。
漏服处理:若漏服一剂,应在下一计划服药时间继续服用常规剂量,不可补服漏服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300毫克。
剂量调整:
轻度肝功能损害(Child Pugh A级)患者:推荐剂量调整为每次100毫克(100mg/次,bid);
中度或重度肝功能损害(Child Pugh B/C级)患者:禁用。
特殊人群:
老年患者(≥65岁):无需根据年龄调整起始剂量,但≥75岁患者可能需降低剂量以管理不良反应;
肾功能损害:无需调整轻度至中度肾损伤患者剂量,尚未在重度肾损伤(肌酐清除率<30ml/min)患者中研究安全性;
吸烟者:吸烟可能降低药物暴露量,建议治疗前戒烟。
不良反应管理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62.4%患者报告)、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及肝酶升高(13.6%患者报告)。
肝酶异常:若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至1.5倍正常值上限(ULN)以内且无中度肝损伤迹象,可中断治疗或降至100mg/次;若AST/ALT>1.5倍ULN或出现中度肝损伤体征,应停药;
腹泻:重度腹泻发生率为3.3%,多见于治疗前3个月,可通过止泻治疗、剂量调整或中断治疗控制;
其他反应:需定期监测血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警惕高血压、出血倾向及血小板减少症。
禁忌与注意事项
禁忌症:对尼达尼布或辅料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中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治疗前需评估肝功能,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肝酶、血压及血常规;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暂停治疗或永久停药。
药物相互作用
尼达尼布主要通过胆汁/粪便排泄(>90%),小于1%经肾脏排泄。与P-糖蛋白(P-gp)或CYP3A4抑制剂/诱导剂联用时可能影响血药浓度,需调整剂量或监测不良反应。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Nintedan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