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利奈唑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恶唑烷酮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涵盖医院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复杂性及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以及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感染。其抗菌谱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或耐药株)、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等,但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且未评估超过28天的用药安全性。
利奈唑胺的核心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它特异性结合细菌50S核糖体亚基的23S rRNA位点,阻断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mRNA与核糖体的连接。这一作用环节与肽基转移酶活性无关,因此不易与其他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产生交叉耐药,在体外也难以诱导细菌耐药性。这种特性使其在治疗耐药菌感染时具有独特优势,尤其适用于对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感染。
在临床应用中,利奈唑胺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展现出显著疗效。对于医院获得性肺炎,无论由甲氧西林敏感或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是多药耐药肺炎链球菌引起,均可通过每12小时600毫克的剂量实现有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同样适用该剂量方案,尤其针对肺炎链球菌或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领域,利奈唑胺可处理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药株)、化脓性链球菌或无乳链球菌引起的复杂性感染,如未并发骨髓炎的糖尿病足部感染,同时对非复杂性感染也具有治疗价值。针对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感染,包括伴发的菌血症,利奈唑胺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
用药方案需根据患者年龄和体重进行个性化调整。成人及12岁以上青少年通常采用每12小时600毫克的剂量,而12岁以下儿童则需按每公斤体重每日10毫克的标准,分8或12小时给药。治疗疗程因感染类型而异,复杂性皮肤感染需10-14天,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则需延长至14-28天。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警惕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同时应避免与5-羟色胺类药物联用,防止引发5-羟色胺综合征。作为处方药,利奈唑胺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