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马吉妥昔单抗是一款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Fc段优化型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三线及以上治疗。其核心作用机制通过靶向HER2蛋白并优化免疫系统参与度,为既往抗HER2治疗失败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HER2阳性乳腺癌约占乳腺癌的15%-20%,是侵袭性较强的亚型,HER2蛋白的过度表达会加速癌细胞增殖并降低治疗敏感性。马吉妥昔单抗通过特异性结合HER2胞外结构域,阻断其信号传导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传统抗HER2药物曲妥珠单抗相比,马吉妥昔单抗的独特优势在于其Fc段的工程化改造——通过修饰5个关键氨基酸位点,增强了与免疫细胞表面激活型受体CD16A的亲和力,同时降低了与抑制型受体CD32B的结合能力。这种优化显著提升了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效应,即招募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更高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在临床应用中,马吉妥昔单抗需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形成“靶向+细胞毒”的协同攻击模式。其适应症明确限定于已接受过两种或以上抗HER2治疗方案(至少一种用于转移性疾病)的成人患者,这类人群通常对传统疗法产生耐药性,治疗选择有限。马吉妥昔单抗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与清除能力,为这部分患者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并降低了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
安全性方面,马吉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谱与曲妥珠单抗相似,但需特别关注输液相关反应(IRR)。由于Fc段优化可能引发更强的免疫激活,约13%的患者在首次输注时可能出现发热、寒战或皮疹等症状,但通过预先使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疲劳、恶心、腹泻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多为轻中度且可逆。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心功能,因HER2靶向药物可能影响心肌细胞,但马吉妥昔单抗的心脏毒性风险与同类药物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马吉妥昔单抗的疗效可能受患者基因型影响。研究显示,携带CD16A-158F等位基因的患者对药物的响应更优,这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潜在方向。此外,该药物在脑转移患者中的安全性数据有限,临床使用中需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
作为引进的创新药,马吉妥昔单抗的获批填补了国内HER2阳性乳腺癌后线治疗的空白。其Fc优化技术代表了抗体工程领域的突破,通过精准调控免疫微环境,为耐药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未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马吉妥昔单抗有望与生物标志物检测结合,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提升患者生存获益。
参考资料:https://www.margenz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