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肿瘤科
血液科
肝胆科
感染科
风湿免疫科
心血管科
内分泌科
妇科
皮肤科
消化科
呼吸科
神经科

医药资讯

白血病资讯
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瘤
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肾肺功能失调
骨髓纤维化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输血性铁过载
贫血

达沙替尼(施达赛)是第几代靶向治疗药物

达沙替尼是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属于针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和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的靶向治疗药物。其研发背景源于第一代药物伊马替尼的局限性——尽管伊马替尼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部分患者因基因突变或长期用药产生耐药性,导致疾病进展。达沙替尼的诞生填补了这一治疗空白,为耐药或不耐受伊马替尼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为第二代药物,达沙替尼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更广泛的激酶抑制谱和更强的结合能力。它不仅能抑制BCR-ABL融合蛋白(CML和Ph+ ALL的关键致病靶点)的活性构型,还能靶向SRC家族激酶、c-KIT、PDGFRβ等多种致癌激酶。这种多靶点特性使其对伊马替尼耐药突变株(如T315I突变外的多数突变)具有显著抑制效果,同时能穿透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白血病细胞发挥清除作用。临床应用中,达沙替尼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的CML患者,以及Ph+ ALL患者,尤其适用于对伊马替尼耐药或无法耐受的患者。

2025112411251354883


达沙替尼的疗效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慢性期CML患者中,它可诱导更快的分子学反应(即血液中白血病细胞标志物BCR-ABL转录本水平更快下降),降低疾病进展风险。对于加速期或急变期患者,达沙替尼能更有效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与第一代药物相比,达沙替尼的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更高,复发率更低,且毒性较小。例如,部分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患者换用达沙替尼后,可重新获得血液学或细胞遗传学缓解。

用药方案需根据疾病阶段和患者耐受性个体化调整。慢性期患者通常从每日100毫克起始,若疗效不足可增至140毫克;加速期或急变期患者则需每日两次、每次70毫克起始,必要时增至90毫克。药物可随餐或空腹服用,但需整片吞服,不可压碎或咀嚼。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常见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如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体液潴留(如胸腔积液)、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和肌肉骨骼疼痛等。多数副作用可通过剂量调整或支持治疗缓解,但严重不良反应(如严重感染、出血或心脏毒性)需立即就医。

达沙替尼的研发和应用标志着CML治疗从“单一靶点”向“多靶点协同”的转变。其第二代TKI的身份不仅体现在对耐药机制的突破,更在于为患者提供了更持久、更全面的疾病控制手段。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达沙替尼已成为CML和Ph+ ALL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方案之一,持续改善着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预后。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01254


更多药品相关信息请咨询药纷享客服,上市情况、有没有仿制药、价格多少
上一篇:阿那莫林(Anamorelin)可能会引发哪些副作用 下一篇:奥贝胆酸(Obeticholic)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