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斯帕森坦/司帕生坦(Sparsentan)是一种靶向内皮素受体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的双重拮抗剂,目前主要用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和IgA肾病的治疗探索。其独特的作用机制通过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平衡,旨在减缓肾脏疾病进展。然而,由于药物需经肝脏代谢并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其肝肾毒性风险成为临床关注点。
从药物代谢路径来看,斯帕森坦需通过肝脏CYP450酶系统进行转化,这一过程可能增加肝脏负担。尤其对于肝功能已受损的患者,药物代谢效率可能降低,导致活性成分或代谢产物蓄积,从而潜在增加肝细胞损伤风险。尽管具体发生率未明确,但临床建议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波动。若患者既往有肝脏疾病史或长期合并使用其他肝毒性药物,医生需谨慎评估风险后决定是否启用斯帕森坦。
![下载 (1) [最大宽度 320 最大高度 240] 2025111310245792795](/upload/ueditor/image/20251113/2025111310245792795.jpg)
在肾脏方面,斯帕森坦的双重拮抗作用可能对肾小球滤过功能产生复杂影响。内皮素受体介导的血管收缩与血管紧张素II受体介导的调节作用相互交织,可能改变肾脏血流分布。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肌酐水平升高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波动,这既可能是疾病本身进展的反映,也可能与药物对肾功能的短期影响相关。因此,治疗初期需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尤其对于基线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根据情况调整剂量或暂停用药。
为降低风险,患者用药期间应避免联用其他经CYP450途径代谢的药物,并减少酒精摄入等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行为。若出现乏力、黄疸、尿量减少或下肢水肿等症状,需立即联系医生。总体而言,斯帕森坦的肝肾安全性需通过个体化评估和动态监测来平衡,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配合定期检查,以确保治疗获益大于潜在风险。医学的进步体现在对这类靶向药物的谨慎应用与风险管控中,最终目标是为难治性肾脏疾病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参考资料:https://www.sparsent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