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佩米替尼是一种开创性的靶向治疗药物,它不属于传统的化疗,而是精准医疗时代下的产物,其核心作用机制在于高度选择性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这一特定靶点。FGFR信号通路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存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当这个通路因为基因异常如融合或重排而变得过度活跃时,就会驱动某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佩米替尼正是通过精准地阻断这一异常的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死亡,实现对肿瘤的控制。
这种药物的独特价值体现在其明确的适用人群上,它并非用于所有胆管癌或骨髓/淋巴肿瘤患者,而是专门针对那些经过基因检测确认存在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的晚期胆管癌患者,以及存在FGFR1基因重排的复发或难治性骨髓/淋巴肿瘤患者。这意味着在使用佩米替尼之前,进行充分的基因检测以明确生物标志物 status是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这确保了治疗能够精准地作用于那些最可能从中获益的患者群体,体现了现代肿瘤治疗“异病同治”的先进理念。

在用法上,佩米替尼采用了口服的给药方式,为患者提供了便利,但需严格遵循针对不同疾病的特定给药方案。对于胆管癌患者,它采用间歇给药模式,即连续服用十四天后休息七天,形成一个完整的治疗周期,这种设计有助于在维持疗效的同时管理药物的潜在毒性。而对于伴有FGFR1重排的骨髓/淋巴肿瘤患者,则通常需要持续每日服药,直至疾病出现进展或患者无法耐受相关副作用。无论哪种方案,患者都应注意整片吞服,并尽量在每天固定时间服用,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然而,如同许多高效的靶向药物一样,佩米替尼在带来显著疗效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需要密切监控的特有不良反应。其中,高磷酸血症是其非常常见且具有特征性的副作用,这是由于FGFR信号被抑制后影响磷酸盐代谢所致,虽然它本身通常是药物起效的间接标志,但持续的高水平仍需通过饮食管理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磷药物进行干预。此外,视网膜疾病也是需要高度警惕的潜在毒性,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并密切关注任何新出现或恶化的视力问题,如视物模糊、畏光或飞蚊症等,一旦发生需立即告知医生进行评估与处理。其他常见的副作用还可能包括指甲毒性、口腔炎、关节痛、疲劳以及消化道不适等。因此,在接受佩米替尼治疗期间,患者必须与医疗团队保持紧密沟通,进行定期的血液检测和临床评估,以便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在追求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将药物相关风险降至最低。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15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