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达可替尼作为第二代不可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展现出显著疗效,但其耐药性问题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该药物通过同时抑制EGFR、HER2和HER4受体,阻断肿瘤细胞增殖信号,尤其对存在外显子19缺失或L858R点突变的患者效果突出。然而,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肿瘤细胞会通过多种机制产生耐药性,导致药物疗效下降。
目前研究显示,达可替尼的平均耐药时间约为12至15个月,但个体差异显著。部分患者可能在用药后数月内出现耐药,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维持疗效超过两年。耐药机制主要包括EGFR基因次级突变(如T790M突变)、其他信号通路(如MET、HER2)的异常激活,以及肿瘤细胞异质性导致的亚克隆耐药。例如,T790M突变会使EGFR受体结构改变,降低达可替尼的结合能力,从而削弱其抑制效果。

针对耐药问题,临床已开发出多种应对策略。若耐药由T790M突变引起,第三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可有效抑制突变细胞;对于MET基因扩增或HER2突变导致的耐药,可选择相应靶向药物联合治疗。此外,免疫治疗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对于无法耐受靶向治疗的患者,化疗仍是重要选择。
治疗过程中,患者需定期接受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测,以监测耐药迹象并及时调整方案。医生会根据基因检测结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例如在初始治疗阶段采用达可替尼,耐药后切换至奥希替尼或联合免疫治疗,以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https://www.pfizer.com/products/product-detail/vizimp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