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曲贝替定(Trabectedin)作为针对特定软组织肉瘤的化疗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确实存在引发耐药性的可能,其机制与肿瘤细胞的适应性改变及药物作用特点密切相关。该药物通过干扰肿瘤细胞DNA修复机制、阻断细胞周期进程发挥抗肿瘤作用,但长期使用后,部分肿瘤细胞可能通过多种途径逃逸药物杀伤,导致疗效逐渐下降。
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常与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有关。曲贝替定通过形成DNA加合物抑制转录并诱导细胞凋亡,但部分癌细胞可能激活替代性修复通路,如同源重组修复或非同源末端连接,从而修复药物造成的DNA损伤。此外,肿瘤细胞可能上调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将曲贝替定主动排出细胞外,降低细胞内药物浓度。这种外排泵的过度表达是化疗药物耐药的常见机制之一。

肿瘤微环境的改变也可能影响曲贝替定的疗效。例如,癌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或外泌体,重塑周围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的组成,形成保护性屏障,阻碍药物渗透至肿瘤核心区域。这种微环境的变化不仅影响药物分布,还可能通过激活促生存信号通路,增强癌细胞的存活能力。
临床观察中,部分患者在初始治疗阶段对曲贝替定反应良好,但随着治疗周期延长,肿瘤可能再次进展。这种现象提示耐药性的发生,需通过调整治疗方案来应对。医生可能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联合其他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通过多机制协同作用增强抗肿瘤效果,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为减少耐药性风险,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用药规范,包括定期监测肝功能、调整剂量及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等辅助药物。同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动态评估疗效,若发现疾病进展或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monograph/trabectedin.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