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度伐利尤单抗与阿替利珠单抗均为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PD-L1与PD-1及CD80的结合,激活T细胞抗肿瘤活性,但二者在适应症布局、疗效特征及安全性管理上存在显著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在适应症覆盖上,度伐利尤单抗以肺癌治疗为核心,尤其聚焦于不可切除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巩固治疗。这类患者通常在同步放化疗后病情稳定,度伐利尤单抗通过维持治疗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成为该领域首个获批的PD-L1抑制剂。此外,其联合化疗方案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一线治疗中表现突出,通过与依托泊苷及铂类药物联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阿替利珠单抗的适应症则更广泛,涵盖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及肝细胞癌(HC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其单药或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被用于晚期患者一线治疗;在肝细胞癌领域,与贝伐珠单抗的联合方案成为晚期患者标准治疗选择之一。

疗效特征方面,度伐利尤单抗在肺癌治疗中展现出独特的生存获益。对于III期不可切除NSCLC患者,其巩固治疗可显著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且长期随访数据显示5年总生存率提升。在ES-SCLC一线治疗中,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的中位总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且脑转移患者疗效显著。阿替利珠单抗的疗效则体现在多瘤种联合治疗中。例如,在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其联合方案的中位总生存期较化疗组延长;在肝细胞癌领域,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的中位总生存期较传统靶向治疗提升,且客观缓解率提高。
安全性管理上,度伐利尤单抗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常见包括咳嗽、疲劳及肺炎,严重不良反应如免疫相关性肝炎、结肠炎发生率较低。其安全性数据在中国患者中与全球人群一致,且治疗相关抗药抗体检测阴性,提示长期用药耐受性良好。阿替利珠单抗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谱略有不同,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肾上腺功能不全发生率较低,但需关注患者乏力、低血压等症状。此外,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时,骨髓抑制如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更常见,需加强血常规监测。
在临床应用中,度伐利尤单抗更适合肺癌全程管理,尤其是III期不可切除NSCLC的巩固治疗及ES-SCLC的一线联合治疗。其固定剂量给药方案简化用药流程,患者依从性较高。阿替利珠单抗则凭借多瘤种适应症,成为晚期肝细胞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的联合治疗优选。其疗效预测标志物如PD-L1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的研究更深入,有助于精准筛选获益人群。
参考资料:https://www.imfinz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