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阿法替尼(Afatinib,商品名为吉泰瑞)作为一种靶向药物,在具有特定EGFR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与大多数靶向治疗一样,耐药性的出现是一个几乎不可避免的临床挑战。理解和应对耐药,是肺癌长期管理中的核心环节。
关于耐药周期,需要明确的是,这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时间段。不同患者对阿法替尼产生耐药的时间存在显著个体差异,从数月到数年不等。这种差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具体的EGFR突变类型、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肿瘤负荷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基因改变等。因此,试图预测某个具体患者的精确耐药时间是不现实的。临床上的关注重点不应是纠结于时间长短,而应是密切监测可能提示耐药出现的迹象。这些迹象主要包括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发现的肿瘤增大或出现新的病灶,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相关临床症状,如咳嗽加重、气短或疼痛等。定期的复查和评估是及时发现耐药问题的关键。
![images [最大宽度 320 最大高度 240] 2025101111553437512](/upload/ueditor/image/20251011/2025101111553437512.jpg)
当确认疾病进展,即耐药发生后,首要任务是保持冷静,并与主治医生深入沟通,制定下一步策略。此时,获取肿瘤最新的基因信息至关重要。医生通常会建议再次进行肿瘤组织活检,或采用液体活检技术对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进行分析。其核心目的是探寻导致耐药的分子机制。其中,EGFR基因发生T790M突变是阿法替尼以及一代EGFR-TKI耐药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明确耐药机制是选择后续治疗方案的基础。
基于基因检测结果,应对方案便有了明确的方向。如果检测证实存在T790M突变,那么转换至专门针对该突变的三代EGFR-TKI药物(如奥希替尼)便成为标准且有效的后续治疗选择。这类药物能够克服由T790M突变介导的耐药,为患者带来新的疾病控制期。倘若未检测到T790M突变,或其他旁路激活(如MET扩增、HER2扩增等)被确认为耐药原因,治疗方案则需转向其他路径。这可能包括考虑使用含铂双药化疗,或者根据检测到的特定靶点尝试相应的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策略。在某些局部进展的特定情况下,局部治疗手段如放疗或介入治疗也可能被纳入综合治疗方案,以控制具体病灶。
总之,面对阿法替尼耐药,它是一个需要科学管理的阶段,而非治疗的终点。通过规律的监测、及时的进展判断、关键的基因检测以及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个体化后续方案,患者依然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继续与疾病作斗争。整个过程中,与医疗团队的密切配合是成功应对耐药的根本保障。
参考链接:https://www.giotrif.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