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肿瘤科
血液科
肝胆科
感染科
风湿免疫科
心血管科
内分泌科
妇科
皮肤科
消化科
呼吸科
神经科

医药资讯

淋巴瘤资讯
肺癌
肝癌
乳腺癌
直结肠癌
胃癌
胰腺癌
肾癌膀胱癌
卵巢癌
宫颈癌
淋巴瘤
甲状腺癌
子宫内膜癌
骨肿瘤
其他肿瘤
前列腺癌
其他肿瘤
黑色素瘤

维泊妥珠单抗(优罗华):免疫药物还是靶向药物的辨析

维泊妥珠单抗作为全球首个靶向CD79b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其药物属性需从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双重维度进行辨析。该药物通过精准的分子机制设计,将免疫激活与靶向杀伤融为一体,突破了传统分类的界限,成为淋巴瘤治疗领域的重要创新。

维泊妥珠单抗的核心作用靶点为B细胞受体复合物中的CD79b蛋白。CD79b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的关键组成成分,在恶性B细胞表面高度表达,尤其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呈现异常活化状态。该药物通过人源化IgG1单抗特异性结合CD79b,利用可裂解连接子将单甲基奥瑞他汀E(MMAE)这一强效微管抑制剂定向递送至肿瘤细胞内部。MMAE通过阻断微管蛋白聚合抑制细胞分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一过程体现了典型的靶向治疗特征:通过分子标志物实现药物递送的精准性,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2025101111440410569


作为抗体药物偶联物,维泊妥珠单抗的抗体部分不仅发挥靶向载体作用,还通过Fc段介导免疫效应。当药物与CD79b结合后,可激活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招募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攻击肿瘤细胞。此外,MMAE释放后导致的肿瘤细胞裂解会释放肿瘤相关抗原,进一步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这种“靶向递送+免疫激活”的协同模式,使维泊妥珠单抗突破了传统靶向药物单纯依赖细胞毒性的局限。

DLBCL治疗中,维泊妥珠单抗展现出独特的临床定位。对于初治患者,其联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的方案(Pola-R-CHP)使2年无进展生存率提升至76.7%,较传统R-CHOP方案降低27%的疾病进展风险。对于复发/难治患者,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的方案使中位总生存期延长至12.4个月,死亡风险降低58%。这些数据表明,该药物通过靶向CD79b实现的精准杀伤,结合免疫系统的协同作用,显著改善了传统化疗的疗效瓶颈。

从作用机制看,维泊妥珠单抗兼具靶向药物的分子精准性与免疫治疗的药物系统性。其ADC结构通过抗体部分实现靶向定位,连接子控制细胞毒药物的释放时机,小分子药物完成最终杀伤,形成“识别-递送-杀伤”的完整链条。这种设计既避免了传统免疫治疗依赖患者自身免疫状态的局限性,又克服了单纯靶向药物可能产生的耐药性问题。

维泊妥珠单抗通过ADC技术平台,将靶向治疗的精准性与免疫治疗的系统性有机结合。其作用机制既依赖于CD79b的分子靶向性,又通过免疫效应细胞和肿瘤抗原释放实现免疫激活,形成独特的“双重属性”。这种创新设计使其突破了传统药物分类的框架,成为淋巴瘤领域兼具靶向与免疫特征的治疗标杆。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polivy.html


更多药品相关信息请咨询药纷享客服,上市情况、有没有仿制药、价格多少
上一篇:阿伐曲泊帕(苏可欣)片服用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处理办法 下一篇:替西木单抗(IMJUDO)的适应症范围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