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肿瘤科
血液科
肝胆科
感染科
风湿免疫科
心血管科
内分泌科
妇科
皮肤科
消化科
呼吸科
神经科

医药资讯

乳腺癌资讯
肺癌
肝癌
乳腺癌
直结肠癌
胃癌
胰腺癌
肾癌膀胱癌
卵巢癌
宫颈癌
淋巴瘤
甲状腺癌
子宫内膜癌
骨肿瘤
其他肿瘤
前列腺癌
其他肿瘤
黑色素瘤

卡匹色替/卡帕塞替尼(荃科得)与氟维司群相比,哪个效果更好?

卡匹色替片与氟维司群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对比需结合患者基因特征和治疗阶段综合评估。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在中国获批用于特定生物标志物(PIK3CA、AKT1或PTEN基因改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AKT抑制剂,卡匹色替通过抑制PI3K/AKT/PTEN通路关键节点AKT的三种异构体(AKT1/2/3),阻断肿瘤细胞增殖信号,恢复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而氟维司群作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通过降解雌激素受体直接抑制肿瘤生长,是H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失败后的标准二线方案。

在临床应用中,卡匹色替与氟维司群的联合方案展现出显著优势。对于携带PIK3CA、AKT1或PTEN基因改变的患者,联合治疗可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0%-59%。中国亚组数据显示,此类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5.7个月,较氟维司群单药(1.9个月)延长近3倍。这一效果在CDK4/6抑制剂经治、肝转移或化疗经治人群中同样显著,例如CDK4/6抑制剂经治患者的PFS从2.6个月延长至5.5个月,肝转移患者从1.9个月延长至3.8个月。联合方案还延缓了化疗需求,将患者首次化疗时间从6.8个月推迟至11.0个月,显著提升了生活质量。

2025092510434170832


从作用机制看,卡匹色替填补了氟维司群单药治疗的局限性。HR+乳腺癌患者中约57%存在PIK3CA/AKT1/PTEN基因改变,这些突变导致PI3K/AKT通路持续激活,使肿瘤对内分泌治疗产生耐药。氟维司群虽能阻断雌激素受体信号,但无法抑制已激活的下游通路。卡匹色替通过双重阻断(抑制AKT激酶活性+恢复内分泌治疗敏感性),形成协同效应,尤其适用于传统治疗失败的患者。例如,在CAPItello-291试验中,69%的患者曾接受CDK4/6抑制剂治疗,联合方案仍能显著延长PFS,证明其可克服多重耐药机制。

安全性方面,联合方案的不良反应可控。常见3级以上事件为腹泻(9.3%)和皮疹(6.2%),通过剂量调整和对症支持可有效管理。相比之下,氟维司群单药的不良反应较轻,但疗效有限,尤其在基因突变人群中。对于无PIK3CA/AKT1/PTEN改变的患者,联合方案仍能提供28%的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但获益幅度小于基因突变人群。

临床实践中,基因检测是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携带PIK3CA、AKT1或PTEN突变的患者优先推荐卡匹色替联合氟维司群,而无突变患者可考虑氟维司群单药或其他联合方案。此外,联合方案在延缓疾病进展、推迟化疗时间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追求生活质量患者的优选。例如,对于希望避免化疗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联合方案可显著延长无化疗生存期。

总体而言,卡匹色替与氟维司群的联合方案在特定基因突变人群中疗效显著优于单药治疗,且安全性可控。其通过精准阻断耐药通路,为HR+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尤其适用于内分泌治疗或CDK4/6抑制剂失败后的二线治疗。随着基因检测的普及,这一联合方案有望进一步优化乳腺癌的精准诊疗格局。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newdrugs.html


更多药品相关信息请咨询药纷享客服,上市情况、有没有仿制药、价格多少
上一篇:来那帕韦钠(Sunlenca)是否已经上市? 下一篇:非戈替尼(filgotinib)有哪些显著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