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精准治疗领域,KRAS基因突变的治疗始终是难点,这一困境直到KRAS G12C抑制剂的问世才被打破。其中,索托拉西布(Sotorasib)和阿达格拉西布(Adagrasib)作为率先获批的代表性药物,为携带KRAS G12C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尽管两者作用于相同的靶点,但在具体的适应症、疗效、安全性和药物经济学方面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差异,本文旨在对这两款药物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对比分析。
从适应症上来看,索托拉西布和阿达格拉西布的核心应用场景都是治疗经检测确认为KRAS G12C突变、且至少接受过一次全身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这是它们基于关键临床试验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首要适应症。然而,阿达格拉西布的适应症范围有所扩展,除了非小细胞肺癌外,它还被批准用于治疗患有KRAS 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成年患者,这为部分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额外的靶向治疗选择。在用药方式上,两者也有所不同,索托拉西布的推荐用法是每日一次,每次960毫克,而阿达格拉西布则是每日两次,每次600毫克。
在治疗效果方面,综合现有研究数据来看,两者在客观缓解率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这些疗效指标上表现出大致相当的抗肿瘤活性,数值上略有差异但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例如,在一些研究报告中,阿达格拉西布显示出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潜在活性,这可能为伴有脑转移的患者带来更多益处,但这仍需更多前瞻性研究数据来进一步证实。总体而言,对于二线及以后治疗KRAS 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方面,两者都是高效的选择,具体的疗效可能因患者个体差异而异。
两款药物由于作用机制相似,其副作用也存在重叠之处,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的异常。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腹泻、恶心、呕吐、疲劳以及肝转氨酶升高等。然而,细致的对比揭示了两者安全性特征的些微不同。索托拉西布的相关研究中,肝毒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较严重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因此临床使用时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而阿达格拉西布除了肝毒性外,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尤其是恶心和腹泻的发生率和强度似乎相对更为常见,且因其每日两次的服药方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可能更需关注。此外,阿达格拉西布有特定的药物相互作用警告,因其可延长QT间期,联合用药时需格外谨慎。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疾病、肝功能状况以及对不同副作用类型的耐受潜力。
最后,在价格与药物可及性方面,这两种药物目前均未在中国大陆正式上市,患者获取原研药物主要依赖海外渠道。在海外的市场上,有索托拉西布原研药和仿制药,原研药主要分欧洲版和中国香港版,其价格相当昂贵,大致在大几万的范围。相对之下,国外已经上市的仿制药价格更为亲民。以老挝的仿制药为例,近期,老挝卢修斯和老挝大熊两家公司生产的仿制药价格有下调,120mg*56片规格的现在只需一千多元人民币,这无疑为需要这种药物的患者减轻了不少经济压力。且原研药与仿制药药物成分基本一致。阿达格拉西布目前美国版原研药价格高达十几万元,价格十分高昂,比较便宜主要是国外的老挝仿制药,每盒价格大约三千多元,且与原研药药物成分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索托拉西布和阿达格拉西布作为KRAS G12C抑制剂领域不错的选择,在治疗经治的KRAS 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上均确立了其重要地位。阿达格拉西布在适应症上略有拓宽,覆盖了结直肠癌,且对脑转移可能具有潜力,但其服药频率更高,胃肠道副作用和QT间期延长的风险需要警惕。索托拉西布每日一次的服药方案可能更方便,但其肝毒性监测不容忽视。在现实临床决策中,医生和患者需要基于具体的病情、包括是否有脑转移或结直肠癌适应症的需求、对不同副作用谱的预期耐受性、经济承受能力以及药物的可及性进行个体化的权衡与选择。随着更多真实世界数据的积累和未来可能进入医保目录,这两款药物的应用前景将更加清晰。
参考链接:https://www.lumakra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