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奥克纤溶酶(Ocriplasmin)是一种生物工程酶制剂,通过特异性降解玻璃体与黄斑区之间的纤维蛋白连接,为症状性玻璃体黄斑粘连(VMA)患者提供非手术治疗选择。该疾病因玻璃体后皮质与黄斑中心凹异常黏附,导致视网膜牵拉变形,可能引发视力模糊、中心暗点甚至视网膜脱离,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
在治疗机制上,奥克纤溶酶通过精准分解玻璃体黄斑界面中的纤维蛋白原和胶原蛋白,削弱异常黏附的力学基础。其作用靶点集中于玻璃体后脱离不完全形成的黏附斑块,可有效解除视网膜牵拉状态,恢复黄斑区正常解剖结构。这种酶解作用具有高度选择性,避免了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
临床应用中,该药物采用单次玻璃体内注射给药,推荐剂量为0.125mg(0.1mL稀释液)。注射需在无菌手术室由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操作,通过30号针头经睫状体平坦部进入玻璃体腔。治疗前需进行全面眼科检查,包括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认黄斑区黏附特征,排除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等禁忌症。
适应症严格限定于症状性VMA患者,具体表现为:存在可测量的黄斑中心凹下玻璃体黏附,伴随视力下降(最佳矫正视力≤0.8)或视物变形等症状,且OCT显示黄斑中心凹厚度异常。对于无症状的玻璃体后脱离或已发生全层黄斑裂孔的患者,该疗法不适用。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并发症,常见反应包括眼内炎(发生率约1%)、暂时性视力下降(15%-20%)及眼压升高(5%)。约6%的患者可能出现闪光感或飞蚊症加重,这些症状通常在1周内缓解。极少数情况下(<1%),可能诱发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需在治疗后72小时内进行眼底复查。
疗效评估显示,约40%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内实现玻璃体后完全脱离,其中70%的视力下降患者获得≥2行的EDTRS视力表改善。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减少150μm,视物变形症状显著缓解。对于未完全解除黏附的患者,可考虑6个月后重复治疗,但需重新评估视网膜状态。
该疗法特别适用于拒绝手术或存在手术禁忌的患者,如单眼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者。与玻璃体切割术相比,其优势在于避免角膜切口、减少白内障加速风险,且无需全身麻醉。但需注意,对于存在广泛周边视网膜变性的患者,仍需联合激光光凝治疗以降低远期视网膜脱离风险。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cdi/ocriplasm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