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肿瘤科
血液科
肝胆科
感染科
风湿免疫科
心血管科
内分泌科
妇科
皮肤科
消化科
呼吸科
神经科

医药资讯

血小板减少症资讯
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瘤
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肾肺功能失调
骨髓纤维化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输血性铁过载
贫血

罗普司亭(惠尔凝)治疗期安全注意事项

罗普司亭(Romiplostim)是一种重组蛋白类药物,属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主要用于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以及急性辐射综合征(H-ARS)所致的造血异常。该药物通过刺激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增殖与分化,促进血小板生成,从而提高外周血小板计数,降低出血风险。

在适应症方面,罗普司亭适用于对皮质类固醇、免疫球蛋白或脾切除术疗效不佳或无法耐受的成年及1岁以上儿童ITP患者,且儿童患者需病程持续至少6个月。此外,该药也被批准用于急性辐射综合征中造血系统损伤引起的出血异常,可在辐射暴露后尽快使用,以提高成人和儿童患者的生存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罗普司亭不适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非ITP病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也不应用于试图使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范围,而应着眼于将血小板维持在可降低临床出血风险的水平。

在疗效上,罗普司亭显示出显著的血小板计数提升能力。多数ITP患者在接受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后,血小板水平可逐渐上升至目标范围(≥50×10^9/L),从而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治疗响应通常与剂量相关,需根据患者体重及血小板计数动态调整。对于急性辐射综合征,单次给药可显著改善生存结局。值得注意的是,疗效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化的剂量调整和定期的血液学监测。

2025082702240496229

尽管罗普司亭疗效明确,但其安全性仍需高度重视。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关节痛、头晕、失眠、肌痛、四肢疼痛、腹痛等,在成人中发生率不低于5%。儿童患者则更常见挫伤、上呼吸道感染和口腔疼痛。这些反应多数为轻至中度,可通过对症处理得到缓解。在用药过程中,需警惕血小板过高(>400×10^9/L)所可能引发的血栓事件,若血小板持续超过该水平应暂停给药,并每周监测直至计数回落再酌情减量恢复。此外,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骨髓纤维化或过敏反应,虽发生率低但仍需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警惕。

使用罗普司亭时需严格遵循推荐剂量与监测要求。成人及儿童ITP患者的起始剂量均为每周1 μg/kg,根据血小板反应逐步调整,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周10 μg/kg。每次剂量增减幅度为1 μg/kg,目标是将血小板计数维持在50-200×10^9/L之间,以最大限度降低出血风险而不增加血栓形成概率。在用药期间,需每周检测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小板),待剂量稳定后可改为每月一次,停药后至少继续监测两周。药物通过皮下注射给药,须使用带0.01 mL精细刻度的注射器准确配置和注射。若连续四周使用最大剂量仍未能有效提升血小板至目标范围,应考虑停药并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罗普司亭为ITP及辐射所致造血异常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但其临床应用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结合个体情况制定给药方案,并加强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监测与不良反应管理,才能更好地平衡疗效与风险,实现治疗目标。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miplostim

更多药品相关信息请咨询药纷享客服,上市情况、有没有仿制药、价格多少
上一篇:恩西地平(enasidenib)的详细说明书内容是什么? 下一篇:曲格列汀(Trelagliptin)与西格列汀在降糖效果和安全性方面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