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厄洛替尼(商品名为特罗凯)在肺癌治疗中,尤其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展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随着治疗的进行,许多患者最终会出现耐药性,导致疾病进展。
EGFR二次突变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之一。EGFR基因上的新突变,如T790M突变,能够绕过厄洛替尼的抑制作用,导致药物失效。T790M突变在EGFR-TKI获得性耐药突变中约占50%,被称为“看门突变”。这一突变增加了EGFR对ATP的亲和力,从而减弱了厄洛替尼与EGFR的结合能力。
除了EGFR本身的突变外,其他通路的异常激活也可能导致厄洛替尼耐药。例如,MET、HER2等基因的扩增可以绕过EGFR信号传导通路,激活下游PI3K/AKT或MAPK等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MET致癌基因扩增占EGFR靶向药获得性耐药的5%-20%,是厄洛替尼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部分NSCLC患者在接受厄洛替尼治疗后,会发生组织学转化,如转化为小细胞肺癌(SCLC)或鳞状细胞癌。这些组织学的转化会改变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使其不再依赖于EGFR信号通路,从而导致厄洛替尼耐药。这种转化虽然发生频率不高,但治疗手段有限,预后相对较差。
厄洛替尼的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也可能影响其疗效。例如,与CYP3A4强抑制剂或诱导剂联合使用时,可能导致厄洛替尼的血药浓度升高或降低,进而影响其治疗效果。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基因型、代谢能力、免疫状态等,也可能影响厄洛替尼的疗效和耐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