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肿瘤科
血液科
肝胆科
感染科
风湿免疫科
心血管科
内分泌科
妇科
皮肤科
消化科
呼吸科
神经科

医药资讯

骨髓瘤资讯
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瘤
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肾肺功能失调
骨髓纤维化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输血性铁过载
贫血

硼替佐米属于靶向药物还是化疗药物

硼替佐米(Bortezomib)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和套细胞淋巴瘤治疗的药物,但其分类问题常引发讨论。从药理机制来看,硼替佐米属于靶向药物而非传统化疗药物。它的作用靶点是哺乳动物细胞中的26S蛋白酶体,通过可逆性抑制蛋白酶体的糜蛋白酶样活性,干扰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过程。这种特异性作用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机制,使其能够精准影响肿瘤细胞的稳态,导致异常蛋白积累并最终诱导癌细胞凋亡。与传统化疗药物无差别杀伤快速增殖细胞的特点相比,硼替佐米展现了靶向药物特有的分子水平精确干预特性。

从临床适应症角度分析,硼替佐米主要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和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它既可作为单药用于复发患者的治疗,也可联合美法仑和泼尼松用于初治患者;在套细胞淋巴瘤中则需与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等药物联合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当与传统化疗药物联用时,硼替佐米仍保持其独立的靶向作用机制,这与纯粹化疗药物的联合方案存在本质区别。其推荐剂量为1.3mg/m²体表面积,采用每周两次的间歇给药方式,这种剂量设计也体现了靶向治疗追求精准给药的特点。

2025072811383534291

不良反应谱进一步佐证了其靶向药物的属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疲劳等,这些与其蛋白酶体抑制机制密切相关。特别是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直接反映了药物对神经细胞内蛋白代谢的干扰作用。虽然也会出现与传统化疗相似的血液学毒性如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整体毒性谱较化疗药物更为特异。临床使用时需特别注意预防性措施,如对周围神经病变的监测和管理,这种不良反应管理模式也更接近靶向治疗药物的特点。

从药物发展历程看,硼替佐米作为首个上市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开创了多发性骨髓瘤靶向治疗的新时代。其研发基于对肿瘤细胞蛋白代谢通路的深入理解,符合靶向药物"针对明确靶点"的开发逻辑。贮藏条件要求避光且不超过30℃保存,这种相对严格的保存要求也常见于生物靶向制剂。虽然在实际临床中常与传统化疗方案联合使用,但这并不改变其本身作为靶向药物的本质属性。

综合来看,硼替佐米通过特异性抑制蛋白酶体发挥抗肿瘤作用,具有明确的分子靶点和独特的作用机制,完全符合靶向药物的定义。尽管在治疗方案中可能与化疗药物联用,但这是肿瘤综合治疗的常见策略,不影响其作为靶向药物的根本属性。随着对蛋白酶体抑制剂研究的深入,硼替佐米为代表的这类药物在精准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

更多药品相关信息请咨询药纷享客服,上市情况、有没有仿制药、价格多少
上一篇:舒沃替尼(Sunvozertinib)加速批准用于携带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下一篇:伊沙佐米的副反应通常会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