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马吉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用于既往接受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抗HER2方案(至少一种用于转移性疾病)的成年患者。这类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5%-20%,其特征是癌细胞表面过度表达HER2蛋白,这种蛋白会持续激活细胞增殖信号通路,导致肿瘤快速生长、侵袭性增强,且更容易发生脑转移等远处转移,患者预后通常较差。传统抗HER2药物虽能阻断HER2信号传导,但部分患者仍会因耐药或疾病进展需要后线治疗,而马吉妥昔单抗通过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生存希望。
该药物的核心作用机制围绕HER2受体展开,首先通过特异性结合HER2受体的胞外结构域,直接阻断HER2与自身或其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如EGFR、HER3)形成异二聚体,从而切断下游促癌信号通路的传导,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这一过程与曲妥珠单抗等传统抗HER2药物类似,但马吉妥昔单抗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关键优化——其Fc段(抗体恒定区)通过工程化改造,将5个关键氨基酸位点进行替换,显著增强了与免疫细胞表面激活型受体FcγRIIIa(CD16A)的亲和力,同时降低了与抑制型受体FcγRIIb(CD32B)的结合能力。这种改造使得马吉妥昔单抗在结合HER2后,能更高效地招募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ADCC效应的增强是马吉妥昔单抗区别于传统药物的核心优势。传统抗HER2药物的ADCC活性受患者基因型影响显著,例如约85%人群携带的FcγRIIIa-158F等位基因会降低抗体与CD16A的结合力,导致治疗效果减弱。而马吉妥昔单抗的Fc优化设计,使其对CD16A的亲和力提升数倍,即使在这类基因型患者中仍能维持较强的ADCC活性,从而扩大受益人群范围。此外,该药物还能减少HER2胞外结构域的脱落——这一过程会释放可溶性HER2片段,这些片段可与抗HER2药物结合,形成“分子陷阱”降低药物疗效,而马吉妥昔单抗通过稳定HER2受体结构,有效抑制了这一现象,进一步保障了治疗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马吉妥昔单抗通过静脉输注给药,每3周一次,可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其双重作用机制不仅直接抑制肿瘤生长,还能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形成持续抗肿瘤效应,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新选择,尤其对既往治疗耐药或脑转移的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资料:https://www.margenz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