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博舒替尼(Bosutinib)作为一种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最初被开发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其通过特异性抑制BCR-ABL融合蛋白及Src家族激酶的活性,阻断异常信号传导,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与存活。然而,近年来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的研究揭示了该药物在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为这一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渐冻症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萎缩、无力甚至瘫痪。目前,利鲁唑和依达拉奉是仅有的两种获批用于延缓病情进展的药物,但疗效有限,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仍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博舒替尼的跨界应用研究引发了广泛关注。

京都大学研究团队通过患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构建疾病模型,筛选出博舒替尼对渐冻症病理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显示,在连续24周的治疗中,半数以上患者症状发展得到控制,部分患者病情进展甚至停滞。这一效果可能与博舒替尼的多靶点抑制特性有关——除BCR-ABL外,它还能抑制Src家族激酶及多种致癌激酶,可能通过调节神经炎症、氧化应激或蛋白质异常聚集等机制,延缓运动神经元的退行性变。
尽管临床试验结果积极,但博舒替尼用于渐冻症治疗仍需谨慎。部分患者出现了腹泻、肝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提示需优化剂量方案或联合支持疗法。此外,该药物尚未获得渐冻症适应症的官方批准,目前仅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研究人员强调,需通过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其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并探索生物标志物以精准筛选潜在获益人群。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06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