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佩米替尼是由信达生物与美国Incyte公司联合开发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属于选择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2/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为全球首款针对FGFR基因变异的靶向疗法,该药物通过精准阻断异常激活的FGFR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并抑制血管生成,为特定基因异常的肿瘤患者提供了创新治疗选择。
核心适应症:FGFR基因变异相关肿瘤
1. 胆管癌(CCA)
佩米替尼是中国首个获批用于胆管癌的靶向药物,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性治疗(如含铂化疗)且经基因检测确认存在FGFR2融合或重排的局部晚期、转移性或不可手术切除的成人患者。胆管癌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亚洲地区发病率较高,约70%患者首次诊断时已处于晚期阶段,传统化疗疗效有限。佩米替尼通过抑制FGFR2信号通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其总缓解率达59.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4个月,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2. 骨髓/淋巴肿瘤(MLN)
2022年,美国FDA批准佩米替尼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性骨髓/淋巴肿瘤伴FGFR1重排的患者。这类罕见血癌具有侵袭性,传统治疗方案效果不佳。佩米替尼通过靶向FGFR1重排,阻断肿瘤细胞增殖信号,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希望。
用药方案:个体化剂量与周期管理
胆管癌患者需遵循“14天连续用药+7天停药”的21天周期模式,每日口服13.5毫克。若漏服超过4小时或出现呕吐,无需补服,按原计划继续用药。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磷水平,当血清磷酸盐浓度超过5.5毫克/分升时,启动低磷饮食干预;超过7毫克/分升则需暂停用药或调整剂量。
骨髓/淋巴肿瘤患者采用持续每日13.5毫克口服方案,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毒性。对于重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15-29毫升/分钟/1.73平方米²)或重度肝功能损伤(总胆红素>3倍正常上限)的患者,剂量需调整至每日9毫克。
特殊人群用药:精准评估与风险管控
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禁用佩米替尼。动物实验显示其具有胚胎毒性,可能引发胎儿畸形或流产。育龄女性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1周内必须采取双重避孕措施,哺乳期女性需暂停哺乳。
老年患者(≥65岁)无需调整剂量,但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如高磷血症、干眼症等。儿童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尚未确立,临床暂不推荐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需避免与强效/中效CYP3A抑制剂(如伊曲康唑)或诱导剂(如利福平)联用。若必须联用,需根据抑制剂类型将佩米替尼剂量减至9毫克或4.5毫克,并在停用抑制剂3个半衰期后恢复原剂量。
临床意义:填补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佩米替尼的上市为FGFR基因变异肿瘤患者提供了精准治疗选择。其作用机制明确,通过选择性抑制FGFR信号通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对于胆管癌患者,该药物突破了传统化疗的疗效瓶颈,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对于骨髓/淋巴肿瘤患者,则填补了复发难治性病例的治疗空白。
目前,佩米替尼已在中国、美国等多地获批,但尚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随着数据的积累,佩米替尼在FGFR基因变异肿瘤中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验证,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希望。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15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