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尼达尼布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系统性硬化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SSc-ILD)及具有进行性表型的慢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其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的活性,阻断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异常血管生成,从而减缓肺组织纤维化进程。尽管该药物在延缓疾病进展方面效果显著,但治疗过程中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并妥善管理。
胃肠道反应是尼达尼布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腹痛,症状多在用药初期出现,与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直接刺激有关。部分患者因频繁呕吐或腹泻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通过补液和止泻药物(如洛哌丁胺)缓解。长期食欲减退可能引发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需调整饮食结构或补充营养支持。

肝脏损伤是另一需警惕的风险。尼达尼布通过肝脏代谢,可能引发转氨酶升高、黄疸或肝区疼痛,严重时可导致肝衰竭。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肝功能,若出现乏力、尿色加深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接受保肝治疗。
血液系统异常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贫血或出血倾向。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女性患者可能发生月经量增多。若合并使用抗凝药物,出血风险将进一步升高,需调整用药方案。
此外,尼达尼布可能引发高血压、头痛或心悸,需监测血压并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少数患者报告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或血栓栓塞事件(如肢体疼痛、皮肤发绀),需立即就医处理。
治疗期间,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血常规,出现严重不适时及时与医生沟通。通过规范管理,可最大限度降低副作用风险,保障治疗安全有效。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Nintedani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