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伊曲莫德是一种高选择性鞘氨醇-1-磷酸(S1P)受体调节剂,专为成人中度至重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设计。其核心作用机制通过精准调控免疫细胞迁移,减少肠道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典型症状。
作为S1P受体调节剂,伊曲莫德主要靶向S1P受体1(S1P1)、S1P受体4(S1P4)和S1P受体5(S1P5),其中对S1P1的选择性最高。S1P1受体广泛表达于淋巴细胞表面,是调控淋巴细胞从淋巴器官向血液循环迁移的关键分子。在生理状态下,组织中的S1P被裂解酶降解,导致局部浓度低于外周血,形成浓度梯度。淋巴细胞通过表面的S1P1受体感知这一梯度,从淋巴器官流出进入血液,最终迁移至炎症部位如肠道黏膜。伊曲莫德通过与S1P1受体结合,诱导其内化并降解,使淋巴细胞失去感知S1P浓度梯度的能力,从而被“锁定”在淋巴器官内,无法到达肠道炎症区域。这种机制并非直接杀伤免疫细胞,而是通过阻断其迁移途径实现“定向免疫封锁”,显著减少外周血中促炎淋巴细胞的数量。

除了S1P1,伊曲莫德对S1P4和S1P5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其免疫调节效果。S1P4参与免疫细胞分化与炎症因子调控,而S1P5与肠道自主神经功能相关。这种多靶点作用使伊曲莫德能够在多个层面调节免疫反应,不仅减少炎症部位的免疫细胞浸润,还能抑制滑膜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活化,降低促炎因子的释放。其抗炎效应具有双重性:一方面通过阻断淋巴细胞迁移从源头减少炎症,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改善炎症微环境。
伊曲莫德的作用具有可逆性。停药后,被“锁定”的淋巴细胞逐渐恢复迁移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在4-5周内恢复正常。这一特性既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也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灵活性。药物通过肝脏代谢,主要涉及CYP2C8、CYP2C9和CYP3A4酶,多途径代谢降低了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其半衰期约为24-30小时,每日一次给药即可维持稳定血药浓度。食物对药物吸收影响较小,患者可随餐或空腹服用,提高了用药便利性。
在临床应用中,伊曲莫德通过减少肠道炎症反应,帮助患者实现并维持临床缓解,促进黏膜愈合。其推荐剂量为每日2mg口服一次,便捷的给药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作为新型口服小分子药物,伊曲莫德为中重度活动期U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尤其适用于对传统药物反应不佳或需要长期管理的患者。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mtm/etrasimod.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