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1-9769
肿瘤科
血液科
肝胆科
感染科
风湿免疫科
心血管科
内分泌科
妇科
皮肤科
消化科
呼吸科
神经科

医药资讯

肾癌膀胱癌资讯
肺癌
肝癌
乳腺癌
直结肠癌
胃癌
胰腺癌
肾癌膀胱癌
卵巢癌
宫颈癌
淋巴瘤
甲状腺癌
子宫内膜癌
骨肿瘤
其他肿瘤
前列腺癌
其他肿瘤
黑色素瘤

舒尼替尼(索坦)在靶向药分类中属于第几代靶向药物

舒尼替尼(Sunitinib)作为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靶向治疗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分类归属需结合药物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时间及耐药性突破能力综合判断,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其属于第二代靶向药物,但部分场景下也被视为早期代表性药物。

从作用机制看,舒尼替尼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2/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β)、c-Kit、FLT3及RET等多个靶点,同时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信号通路。这种多靶点协同作用模式,相比第一代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具有更广泛的抗肿瘤活性。例如,在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中,舒尼替尼通过抑制c-Kit激酶区突变位点,显著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2025101411243310832

在临床应用时间线上,舒尼替尼于2006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早于第三代靶向药物瑞戈非尼等。其作为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的一线治疗药物,Ⅲ期临床试验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这种对晚期实体瘤的突破性疗效,使其成为靶向治疗时代从单靶点向多靶点过渡的标志性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分类体系将舒尼替尼归为第一代靶向药物,主要基于其上市时间早于第三代药物。但更普遍的学术认知强调其技术迭代特征:通过多靶点设计克服第一代药物的单靶点局限性,同时为第三代药物(如卡博替尼)开发提供技术路径。例如,舒尼替尼的4/2给药方案(服用4周、休息2周)通过间歇性用药降低毒性,这种剂量优化策略被后续药物沿用。

目前,舒尼替尼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患者可通过国内医院药房获取。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老挝和印度版仿制药(价格约几百元)提供替代选择,其成分与原研药基本一致。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根据患者基因突变类型、耐药史及合并症综合制定方案,例如对PDGFRα D842V突变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舒尼替尼仍为重要治疗选项。

 

参考资料:https://www.sutent.com/

更多药品相关信息请咨询药纷享客服,上市情况、有没有仿制药、价格多少
上一篇:他泽司他(达唯珂)6个月停药风险警示 下一篇:索特西普(Sotatercept)-Winrevair适合哪些类型的患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