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普拉替尼(Pralsetinib,商品名普吉华)作为高选择性RET抑制剂,在治疗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和甲状腺癌方面显示出显著疗效,但耐药性的产生仍是临床面临的重要挑战。
普拉替尼的耐药时间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表现各不相同。影响耐药时间的因素包括肿瘤负荷、既往治疗情况、转移部位数量以及特定的基因突变类型。定期进行影像学评估和分子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耐药迹象,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当怀疑出现耐药时,首先需要明确耐药机制。获得性耐药可能源于靶点本身的二次突变,也可能通过旁路激活途径实现。建议通过再次活检或液体活检进行基因检测,明确具体的耐药机制,这将为后续治疗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针对不同耐药机制,后续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制定。对于出现特定继发突变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新一代靶向药物。如果检测发现旁路激活,采用联合靶向策略可能是合理选择。对于广泛进展的患者,则需要重新评估传统化疗的价值。
在某些情况下,免疫治疗也可能成为考虑选项,特别是在特定生物标志物表达的患者中。参加临床试验也是重要选择,多种新型药物和联合方案正在开发中,可能为耐药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机会。
支持治疗和症状管理在耐药阶段同样重要。姑息性放疗可用于处理局部症状性病灶,最佳支持治疗包括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体而言,普拉替尼耐药后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决策,基于分子检测结果、患者整体状况和治疗目标制定个体化策略。随着对耐药机制认识的深入和新药的不断研发,患者的治疗选择将会更加丰富。患者与医疗团队的密切配合和定期随访是应对耐药挑战的关键。
参考资料:https://gavre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