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伯瑞替尼是一种口服的高选择性MET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携带MET exon 14跳跃突变(MET ex14跳突)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此外,其在MET扩增这一重要生物标志物驱动的肺癌中,也展现了极具潜力的临床疗效,为这部分难治性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MET扩增是NSCLC中一种重要的致癌驱动因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MET扩增在NSCLC中约占1%-5%,而继发性MET扩增则是EGFR突变肺癌患者在接受EGFR-TKI(如奥希替尼)治疗后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约占耐药病例的5%-25%。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MET扩增都预示着疾病进展迅速且传统治疗效果不佳,临床需求亟待满足。伯瑞替尼通过强效抑制MET激酶活性,阻断其下游的STAT3/PI3K等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生存和侵袭,理论上能够有效应对由MET扩增驱动的肺癌。
关键的II期临床研究(KRYSTAL-1研究的部分队列)数据充分验证了伯瑞替尼的疗效。在这项研究中,纳入的均为携带MET扩增的晚期NSCLC患者。研究结果显示,伯瑞替尼在这一人群中的抗肿瘤活性令人鼓舞。对于既往经过治疗的、MET扩增且基因拷贝数(GCN)≥6的晚期NSCLC患者,伯瑞替尼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引人瞩目的水平,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也显示出具有临床意义的延长。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肿瘤细胞中MET基因拷贝数越高,即扩增水平越高,患者从伯瑞替尼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符合靶向治疗“生物标志物富集”的原则。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伯瑞替尼在克服EGFR-TKI耐药方面展现了独特价值。对于因MET扩增而导致奥希替尼耐药的患者,伯瑞替尼与奥希替尼的联合治疗方案在早期研究中已显示出初步的成功迹象,能够有效逆转耐药,重新控制疾病进展,这为破解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极具前景的策略。
安全性方面,伯瑞替尼的整体耐受性良好。其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外周水肿、恶心、低白蛋白血症等,大多为1-2级,可通过对症处理或剂量调整进行管理。与第一代MET抑制剂相比,其引起的外周水肿和肝毒性发生率似乎有所降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表明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特征。
综上所述,现有的临床数据强有力地支持伯瑞替尼成为治疗MET扩增NSCLC的有效靶向药物。它不仅为原发性MET扩增患者提供了精准的治疗选择,更在逆转奥希替尼耐药这一棘手问题上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有望改变这部分患者的临床治疗格局。
参考资料:https://www.asymbi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