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芦可替尼片,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中危或高危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亦称为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PPV-MF)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PET-MF)的成年患者。它能够有效缓解这些疾病引起的脾肿大及相关症状,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芦可替尼片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磷酸芦可替尼,这是一种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其化学名称为(R)-3-(4-(7H-吡咯并[2,3-d]嘧啶-4-基)-1H-吡唑-1-基)-3-环戊基丙腈磷酸盐。该药物的分子式与分子量分别被精确测定,确保了药物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除了活性成分外,芦可替尼片还含有多种辅料,如乳糖、微晶纤维素等,这些辅料在药物的制备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适应症方面,芦可替尼片主要针对的是骨髓纤维化及其相关症状。骨髓纤维化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髓纤维组织增生,造血功能受损,导致患者出现贫血、脾肿大等症状。芦可替尼片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达到缓解疾病症状的目的。
在使用芦可替尼片时,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只有具备抗肿瘤药物应用经验的医生,方可开具此药。在开始治疗前,患者必须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检查,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初次使用芦可替尼片时,应每周监测一次全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分类计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监测频率可以逐渐降低,但应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关于用药剂量,芦可替尼片的起始剂量通常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来确定。对于血小板计数在一定范围内的患者,推荐起始剂量为每日两次,每次15mg或20mg。对于血小板计数较低的患者,推荐起始剂量会相应降低。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较低剂量(如每日两次,每次5mg)的长期维持给药疗效尚不确定,因此在使用此剂量时应谨慎,并仅限于判断获益超过潜在风险的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血液学毒性反应进行剂量调整。例如,当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可能需要中断治疗或降低剂量。当患者的血液指标恢复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重新给药。
此外,芦可替尼片还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此药时,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草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其他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芦可替尼片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为中危或高危骨髓纤维化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然而,在使用此药时,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资料:https://www.jakav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