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一种与费城染色体(Ph+)密切相关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问世极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尼洛替尼(Nilotinib,商品名达希纳/Tasigna)作为第二代TKI,在CML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适用于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本文将从适应症、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等方面评估尼洛替尼的临床应用价值。
尼洛替尼的适应症主要涵盖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包括初诊慢性期(CP)成人及儿童患者(≥1岁),以及对既往TKI治疗(如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期或加速期(AP)患者。该药通过精准抑制BCR-ABL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异常信号传导,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相较于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对BCR-ABL的结合力更强,且能克服部分耐药突变,因此在耐药患者中表现出更高的有效性。
在临床疗效方面,尼洛替尼显示出较高的血液学和分子学缓解率。对于初诊慢性期患者,尼洛替尼作为一线治疗可显著提高早期分子学反应(EMR)和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降低疾病进展风险。对于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尼洛替尼能有效诱导二次缓解,部分患者甚至达到深层分子学反应(DMR),为长期生存乃至功能性治愈创造条件。此外,尼洛替尼在加速期患者中也表现出一定的疾病控制能力,可延缓向急变期的进展。
尽管疗效显著,尼洛替尼的副作用仍需密切关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如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代谢异常(如高血糖、低磷血症)及心血管事件(如QT间期延长)。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胰腺炎,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此外,尼洛替尼的服用要求较为严格,需空腹给药(餐前2小时及餐后1小时禁食),以避免食物影响药物吸收,这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出了一定挑战。
总体而言,尼洛替尼为CML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尤其对伊马替尼耐药人群具有关键意义。目前该药已纳入我国医保(乙类),但报销范围限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对于经济负担较重的患者,海外仿制药或印度原研版可能成为替代选择。未来,随着个体化治疗的推进,尼洛替尼在CML全程管理中的优化应用仍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mtm/nilotini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