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尼洛替尼(Nilotinib)是一种靶向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Ph+ CML)。其适应症涵盖新诊断的慢性期患者,以及对伊马替尼等既往治疗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期或加速期患者,包括成人和1岁以上儿童。尼洛替尼通过特异性抑制BCR-ABL激酶活性,有效阻断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信号,临床研究显示其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甚至使部分患者达到深度分子学反应,从而考虑停药。然而,尽管疗效显著,尼洛替尼也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患者和医生高度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在尼洛替尼的诸多不良反应中,心血管事件是最需警惕的风险之一。尼洛替尼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增加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风险。因此,用药前需检查心电图和血钾、血镁水平,确保电解质正常;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心电图,尤其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若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此外,尼洛替尼可能导致动脉血管事件,如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需密切关注肢体疼痛、发冷或溃疡等缺血表现,并及时干预。
骨髓抑制是另一类常见且严重的副作用,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这类反应可能增加感染或出血风险,因此在治疗初期需每周监测血常规,后期可适当延长间隔。一旦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可能需要暂停用药或调整剂量,并辅以造血生长因子支持。肝毒性也是尼洛替尼的潜在风险,部分患者会出现转氨酶升高甚至肝损伤。用药前及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若发现异常,需根据严重程度减量或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
胰腺炎和电解质紊乱(如低磷血症、低钾血症)同样值得关注。尼洛替尼可能引发血清脂肪酶升高,若伴随腹痛、恶心等症状,需警惕胰腺炎,必要时暂停用药并完善检查。电解质异常可能加重QT间期延长,因此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并及时补充缺乏的电解质。此外,尼洛替尼可能引起液体潴留,表现为体重快速增加或呼吸困难,此时需评估心功能并采取利尿等措施。
为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患者需严格遵循用药规范。尼洛替尼需空腹服用,服药前后2小时内禁食,以避免食物影响药物吸收。同时,应避免与强效CYP3A抑制剂或诱导剂联用,以防药物浓度异常波动。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女性或心脏病患者,需谨慎评估用药利弊。
目前,尼洛替尼原研药已在国内上市并纳入乙类医保,但报销范围有限,每盒价格约一万元人民币。海外市场有印度原研版及老挝仿制药,价格相对较低,但需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以确保质量。总体而言,尼洛替尼为Ph+ CML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但其不良反应管理至关重要,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个体化用药,并密切监测各项指标,以平衡疗效与安全性。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mtm/nilotini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