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米利珠单抗(mirikizumab-mrkz)是一种针对白细胞介素-23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该药物通过特异性阻断IL-23介导的炎症反应发挥作用,其给药方案根据适应症不同而有所区别,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才能确保最佳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米利珠单抗的治疗分为诱导期和维持期两个阶段。诱导期治疗采用静脉输注方式,推荐剂量为每次300mg,分别在第0、4和8周各给药一次。每次输注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过快的输注速度可能增加输液反应的风险。完成诱导治疗后,从第12周开始转为维持治疗,此时给药方式改为皮下注射,每次200mg(分为两次连续的100mg注射),之后每4周注射一次。皮下注射可选择腹部或大腿部位,每次注射应更换部位以避免局部反应。
克罗恩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与溃疡性结肠炎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剂量和输注时间上。诱导期同样需要三次静脉输注,但单次剂量提高至900mg,分别在第0、4和8周给药,每次输注时间延长至至少90分钟。维持期从第12周开始,采用每4周一次300mg的皮下注射方案(可按照100mg加200mg的顺序分两次注射)。这种差异化的给药方案是基于两种疾病特点和治疗需求设计的,患者切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改给药间隔。
无论治疗哪种疾病,米利珠单抗的使用都需要在专业医疗人员的监督下进行。静脉输注必须在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完成,输注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适反应。皮下注射虽然可以在经过培训后自行操作,但首次注射仍建议在医疗机构完成,以确保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每次用药前都应检查药品性状,发现药液浑浊、变色或有颗粒时不得使用。药物储存也需特别注意,未开封的注射液应在2-8℃冷藏保存,避免冷冻或震荡。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随访评估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炎症指标和内镜检查结果判断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应如实报告用药后出现的任何不适,特别是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等,因为免疫调节类药物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同时需要注意,米利珠单抗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即使症状改善也不应擅自停药,否则可能导致疾病复发。正确的用药方法配合规范的医疗监测,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米利珠单抗的治疗价值。
参考资料:https://omvoh.lil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