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美替尼是一种口服的选择性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2(MEK1/2)抑制剂,由美国Array BioPharma公司开发,2018年6月在美国获批上市,主要用于治疗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癌症。其核心治疗作用体现在对BRAF V600E或V600K突变阳性肿瘤的精准打击,通过抑制MEK1/2酶活性,阻断RAS-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存活。
在黑色素瘤治疗中,比美替尼展现了显著疗效。BRAF V600E/K突变是黑色素瘤最常见的驱动基因变异,导致MEK-ERK通路持续活化,促进肿瘤进展。比美替尼通过可逆性抑制MEK1/2,阻断信号向下传导,抑制ERK磷酸化,进而降低肿瘤细胞活力。临床研究显示,与康奈非尼(BRAF抑制剂)联合使用时,比美替尼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Ⅲ期COLUMBUS试验中,联合疗法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4.9个月,较传统化疗的7.3个月几乎翻倍,客观缓解率从40%提升至63%,且能有效控制肺、肝等器官的转移灶。

比美替尼的适应症不仅限于黑色素瘤。对于BRAF V600E突变阳性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比美替尼与西妥昔单抗联合使用可抑制肿瘤生长;在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与康奈非尼联用也展现出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具有广谱性,通过靶向MEK1/2这一多癌种共有的信号枢纽,实现对不同肿瘤类型的抑制。
用药前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认BRAF V600E/K突变状态,仅适用于突变阳性患者。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因中度或重度肝损伤患者药物暴露量增加,需调整剂量至30mg每两日一次。常见副作用包括疲劳、恶心、腹泻等,严重不良反应如心肌病、肝毒性、视觉障碍等需定期筛查。例如,每月监测心功能及肝功能指标,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比美替尼的代谢主要通过UGT1A1葡萄糖醛酸化途径(占61%),N-脱烷基化、酰胺水解等途径辅助代谢。未改变的药物占血浆暴露的60%,活性代谢物M3占8.6%,半衰期约3.5小时,62%通过粪便排出,31%通过尿液排出。这种代谢特性使其在体内能维持稳定浓度,但肝功能受损患者需谨慎调整剂量。
作为靶向治疗药物,比美替尼通过精准抑制MEK1/2,为BRAF突变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其与BRAF抑制剂的联合用药策略,不仅增强了疗效,还通过协同作用减少了耐药性的发生。对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比美替尼可显著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但需严格遵循基因检测指导用药,并定期监测不良反应。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11967